《金蝉脱壳》教后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蝉脱壳》一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段奇特动人的情景。本文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两点:一是通过读描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感悟其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二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注重读中感悟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学这两段时,我让学生自读,划分层次,然后找出自己认为奇特动人的句子,反复读、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去诵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适时进行范读、比赛读。就这样,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谈感受、比赛读来感悟课文内容。尤其是蝉尾出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向后仰去”、“向前扑来”、“抓住”、“用力一抽”——并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轻松的记住了这些句子,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没忘记语文的工具性。在学生找出蝉虫脱壳的顺序时,即背-头-脚-尾。我板书:有顺序;在读到头出壳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蝉的喜爱,是带着自己的感情来写的,顺势板书:有感情;在读到“尾”时和“脚”进行了对比,总结出:有详略。除此之外,作者之所以能写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观察仔细。由此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学习作者的这些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终生受益,自古学者,对此推崇备至。“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熟读有助于理解。

背诵第四段时,根据蝉脱壳的顺序列出了提纲——背-头-脚-尾,重点部分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读,然后看着板书来背诵。

第五段,紧抓住“奇迹般的变化”来讲授,主要是翅膀的变化,由小变大;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花纹的变化,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然后学生们根据这些变化来背诵。

不足之处:学生对直观的东西的兴趣还是远远超过文字的叙述。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极少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我说的仍很多,问的有些琐碎,读得少了。今后尽力克服,使课堂更完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精油怎麼來的 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
    晶海阅读 387评论 0 0
  • 转载地址:http://blog.csdn.net/itzhengmaolin/article/details/5...
    Hathaway_桉阅读 512评论 0 2
  • 海边停着一艘船 破旧的帆,早已 褪色,泛白 半截桅杆,也 变朽,变烂 是经历过怎样的 风浪呢? 帆,倦了 船,驻在...
    鬼马凌风阅读 1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