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内心有点紧张。如果孩子不管教,那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必须️有勇气才能做到。
我是两个宝的母亲。经历了两个孩子的不同管教,收获了两个不同性情的孩子。
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因为老大的出生顺序很有优势,父母年轻,而且是第一个见面的孩子。众星捧月一般。养育过程中很是小心翼翼,又看书,又咨询。我家大可以说是呵护备至的长大。孩子的性情很温顺,有点胆小。她不喜欢创新和突破。看到虫子害怕,到游乐场害怕挑战新的游乐项目。耐受力不强。
而二的出生有点突然,那时的大宝已经八岁了自己的年龄也已经大了。我们没有准备好,二就到来了。她的出生,我的心理和身体都不太适应。从医院回家那一刻,铺天盖地的尿布,奶瓶,婴儿用品……我在想我还要重蹈覆辙的回到8年前的生活,带娃式单曲循环。慢慢的我忧郁了。正中产后抑郁!自然孩子不会很好的照顾。从此上演:热锅上的家庭。
二宝,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心存内疚。虽然孩子小,但是完全可以体察妈妈的情绪。她觉得我的不开心一定是她造成的。由于我的状态不好。二宝就成了放养下长大的孩子。她三岁经历的事情比大十岁经历的都多。挨饿,冷漠,摔伤,扎针,语言暴力……慢慢的长大了。她的性情里多一些敏感。但是特别坚强,遇到事情不卑不亢。很淡定,爱揣摩别人的神态。做事痛快,胆子很大。
这就是完全不同状态下,两个孩子的区别。
《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真是拯救了很多迷茫的我们。
很多父母都是太紧张,管的太多。好像这是潜意识的本能。给孩子自由发展和反思的空间太少了。紧盯孩子的一切,相爱相杀在一起。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构建一切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无法完成实际而有效的指导。我们首先要接纳一个人然后才能接纳他的语言和建议。所以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很重要。
不批评亦不表扬
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平等的对待孩子。无论是柔和的表扬还是残酷的批评。都不是平等的对话过分的批评会使孩子没自信,懦弱,因为批评不可能改变一个人,只会压抑他的生命力。批评或许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弹和叛逆。而表扬太多而失去了做事的真正意义和内心动力。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向外部要赞美和动力。我们只需要在孩子做对的事情时说:谢谢就好了。孩子会产生深深的价值感,并知道做对了。
愉快的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并表达自己此刻真实感受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此选择承担后果。选择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我们往往怕孩子碰壁而代替了孩子的选择,没有努力的获得成功是转瞬即逝的。帮助孩子走捷径,孩子的成长顺风顺水,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欺骗,邪恶,尔虞我诈……只有孩子自己决定事情才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哪怕决定有点危险和离谱,她也要对自己的决策承担风险和后果。因为这只是成长的烦恼。无人替代。也许那段转弯、崎岖山路上的风景更美!
不要对孩子的做事节奏横加干涉和指责。如果他停滞或不去做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要从事情的表面做判断。我们只说出自己此刻对孩子和事情的真实感受就可以了。给孩子时间去想。
父母的谎言之一:只有上了好大学才拥有好的人生
好的人生构成有很多个因素。当然不是一个好大学就可以解决掉的。这显然是个很大的谎言是父母为了孩子学习的一个权宜之计。一个人拥有细腻,美好的灵魂,比上到大学更重要。有的父母没有实现大学梦,把梦铸造到孩子身上,一路狂风暴雨的追赶,终于把孩子撵到大学里,到了大学孩子觉得人生的使命完成了,一泻千里,没有内心的动力,觉得学到了尽头,再也没有进步的活力。
父母谎言之二:学习是先苦后甜
我们都在潜意识里觉得学习很苦,并告诉孩子要用先前的苦换取之后的甜。就像是认为所有创业都很辛苦一样,太绝对了。为什么学习就不能快乐一些,而总把学习冠上很苦的感觉。达芬奇求知学习很快乐,苏东坡作诗创新很快乐!是我们把学习太看重,觉得苦。学习要认真,但不必过于沉重。其实真正会学习并找到学习之乐的人一点不觉得学习很苦。
父母给予孩子的高光——求知之乐和赋予勇气
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只是家里的学习工具。学习就像是一场长跑需要伴随其一生的。要去追求纯粹的知识本身,孔子曰:君子为腹不为目 学习不是为了文凭,名次,结果,赞美。学习是为了得到不知道的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帮助需要的人。实现价值可以超越自卑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在一起就实现了超越。
告诉孩子:任何人都可以做所有事
我们不要破坏孩子的大胆想象。用语言打击他的人格。这样会在孩子大脑中植入不敢改变的勇气。认为自己做不到,深深的对自己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怀疑会伴随他的一生。我们需要赋予孩子安全感和挑战事物的勇气。
信任,尊重,感谢,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让我们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