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读了一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些地方如果说错了,还望不要喷。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寻找诗和远方的故事,人们都忙着捡地上的六便士,唯有他看向头顶的月亮。
主人公生活幸福,工作稳定,家庭和睦。但有一天,他突然带着所有的钱离开家,去了巴黎,妻子怀疑他有外遇,便派人调查,而主人公并没有外遇这么现实的东西,他去巴黎只是为了画画。可他并不是个很棒的画家,用他妻子的话说他是热爱绘画,可不过是个三流画家,于是理所当然的,他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放弃了拥有过的一切,只为了寻找自由和梦想,最后也并没有成功,很真实,毕竟他只是个三流画家而已。
生活与梦想,他选择了假的那个,可如果他选择继续生活,也未必就是真的,真的东西未必美好,假的东西又不一定需要。能同时兼顾梦想与生活,自然好,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坚持梦想就意味着饿肚子,而没有梦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月光和钱到底哪一个更好看?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那些衣食无忧,注重生活品质的社会精英们在爱好与工作面前,大多会选择爱好,因为他们并不缺钱,钱只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对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钱就是生活。人,还是要活着啊。我们不必为温饱而奔波,居广厦之中而怡然自得,可我们真的有能力像小说中的主角一样,抛弃一切,去坚定地寻找梦想吗?或者说我们有勇气寻找我们心中的那个桃花源吗?何况我们还知道有可能根本找不到。
起初上帝给了人,狗,驴,猴子相等的寿命,狗驴和猴子都觉得太长了,于是各自抛弃20年寿命,贪婪的人向上帝索求这六十年寿命,于是上帝把它们给了人。于是人的前20年,活得才像人。然后20年是驴的劳顿。再二十年,是狗的衰老迟钝,最后20年猴的滑稽愚钝。我们毕竟是人啊,人的天性就是反抗,于是有人用驴狗的寿命活出人样,我们羡慕那些心态年轻的人,可到底是他们延长了生而为人的寿命,还是我们随着年岁的增长,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我们,不就是人吗?
我们有着野猪的莽撞,鸽子的聒噪,鹿的冷漠,鸟的自恋,兔子的狡猾。说到底,人不过是善与恶的动物。上帝在埃及降下十灾,惩罚人类,也许他只是想人类回到原来的样子。有时困扰我们的,不是现实,而是想象,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我们没能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样子,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了。
桃花源真的找不到吗?是找不到还是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我的那个乌托邦存不存在。就像相声里说的,你要想中奖得先买张彩票,不去找怎么知道找不到,没准儿我能找到那个热爱与工作之间的奇点呢,没准儿我能创造一个桃花源,没准儿我能用驴寿命活出人样,没准儿有一天在别人捡地上的六便士的时候,我能勇敢的看着月亮。
人要活下去,万物生灵也要活下去。就是因为有些人活的样子,才使得我们有时候能把人和禽兽分开来说。
(贴一张驻足我家窗前的一只咕咕咕)
生活与天地之间,不断寻找自己的归宿,方法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