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片段来源】《自控力》
【R:阅读原文】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把“我不要”的观念转变成“我想要”的方法,从而提高改变坏习惯的成功率并避免失败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反弹。
Why:日常生活中人们偏向于直接表达对自己的要求,例如“我不能做什么”或者“我不应该做什么”,但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而一段时间过后一定会达到忍耐极限导致情绪崩溃,进而前功尽弃;比如减肥的人告诉自己“不要吃甜品”并在保持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一次都没有吃过后,当接触到某个诱因比如别人桌上的蛋糕或别人推荐的试吃忍不住尝了一点后压抑已久的身体就会和情绪一起爆发,暴食症就是这样来的。而这个方法能让行动一开始就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动力更容易实现目标,例如还是减肥,但从一开始告诉自己的是“我想要一日三餐都按时吃”,而当规律作息和饮食后,身体的食物结构会转好,那些甜品带来的多巴胺欺骗性快乐也逐渐被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取代,目标也能高质高效达成。
How:
1、设目标:为自己亟待改变的习惯设置一个目标
2、明需求:清楚想要改变的习惯源于自己什么的需求(例如找到替代品或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
3、转观念:潜意识中将不能做什么换为告诉自己能够做什么(让目标通过有把握可以做到的方式实现)
4、去行动: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新计划的激励取代原本的习惯(若临时起意或短时间内做出决定可有此步骤以激发行动力)
通过以上四步我们可以有效运用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方法,将消极心理暗示转化为积极行动方式,更快地赢得意志力挑战实现自我完善。
Where:适用于想要改变但又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巨大意志力挑战的人群,同时他们可能比较迫切但由于曾经失败而产生不良情绪。比如改掉坏习惯以实现自我提升等等。
A1(经验和反思):
今年9月也就是这个学期开始之后,在某网站搞活动而作为会员优惠力度较大情况下,我开始考虑是否要购入一些基本的健身用品,以便于因天气状况不能户外运动时在宿舍也可以适当进行。稍微考虑了一下我就入手了几样基本的室内健身用品,觉得还挺不错于是计划着双11也凑一波热闹买点蛋白食品之类的,但是由于某宝和这边双管齐下我的钱包向我暗示了它不堪重负,但直到我准备充饭卡的时候才惊觉。由于有记账的习惯,所以11月底略艰难地熬过并总结问题之后告诉自己,基本都够了就不要再买健身用品或者其他附属品了,毕竟它们的价格也不是便宜。结果12月初没几天活动又开始了,又是算了算还挺划算,这个月也没什么其他大额开销,就“为了不浪费红包所以今年最后一次”,于是又在这些上面支出几百,立的flag几天就倒。
现在想来一开始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压抑自己,明确的不能做什么,反而让自己在看到优惠后给自己辩解是最后一次,很快的就失败;应该将不能做某事的思维换成我要做某事,而那件事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让我克服忍不住买的坏习惯,比如我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想要存一些钱一月和小袁一起去武隆就不再问家里要”来把想要花钱的方向转移向未来旅游的筹备,而不是“我不要再在哪方面花太多钱”或许更容易做到。
A2(目标和计划):
背景:通常假期回到家后就会变得意志力薄弱,那些原本计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都会被其他琐事给延后或直接删掉。反思过后其实问题也出在制定计划时都是直接,比如想着在电脑前的时间一天不要连续超过2个小时,但往往看个电影做个图或者剪个视频就不止,根本无法按时做到自己当初的计划,挫败感一天天积累最后直接放弃这个限制。而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带给视力更消极的影响。
目标:反思过后这个寒假在家的计划是“我想要一周完成至少2幅素描”
具体步骤:
1、设目标:我想要一周完成至少2幅素描
2、明需求:沉迷于电脑的使用是因为它属于计划中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其实爱好很多的我随时可以用其他爱好取代电脑最想做的地位,比如买了想看的书、做手工装饰家里或者进厨房研究厨艺,通过它们减少面对电子设备的时间
3、转观念:把“我不能玩电脑超过2小时”的计划改成“我想要一周完成2幅素描”,既是对能力的回顾提升也能通过自己享受的事情远离电子设备
4、去行动:回家后设置日程按时提醒自己并每周总结反馈,行动时可寻找无打扰环境让自己远离电子设备和社交专心高效完成
截止期限:2020年2月20前
检查核对:方法运用,预计可达成程度高,因为高效率作图时一个下午即可完成完善,而一周内剩余时间则安排其他爱好的技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