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放假前,我购买了一套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当天拿回家了一本。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趣、比喻、形象又生动。把枯燥的历史变成了故事,变成我们身边那些可以理解的人。
第一本,我当晚就看完了。本来是漫不经心,没想到给了我一份惊喜。
家里有孩子的家长,值得最少读三遍。一遍自己读,一遍孩子家长一起读,一遍回味着读。
一套书,有四本,拿回来一本,还有三本,想着清明节放假,拿回家吧。
结果呢?
丢了。
怎么丢的呢?丢哪儿了呢?
关键是书上连个字都没有,全新的带着印刷味道书啊,就这么被我遗忘了,并且,别人捡到了也没法还给我呀!
回到家,当晚有些累,看了几页其他书,早早睡了。第二天是清明节,忙了一天。一大早去火车站接人,然后去商场买鞋子,回来吃饭,饭后回老公的老家去给孩子奶奶上坟。
忙到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步,回来后,总算想起了我那套书,还是因为要和孩子炫耀。就像孩子和大人炫耀玩具一般,我也准备和孩子炫耀一下,以表示:看看,妈妈也是勤奋好学的妈妈呀!
然后找啊找啊,只有第一本书在。
然后努力想啊想啊,头脑中一片空白,像断了片一般,就是想不起来。
我觉得格外好笑。好像看到那个名为“老年痴呆症”的家伙,正在旁边庆灾乐祸,跃跃欲试,想在我生命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还偏不服输了呢!我非得让自己想起来,书到底去哪儿了不可。
线索的推导起始端,应该是下班前。我想起自己用一个塑料袋子把书装下,然后背包,抱着书下了楼。到了一楼卫生间门口,我把书放哪儿了呢?……
就这样,我推导出来,书是落在窗台上了。
然后,记忆的阀门打开了,我清清楚楚地全想了起来:当时,我上了个厕所,书放在厕所外的一个窗台上,出来的时候,遇上同事聊了几句。回头就把书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知道书丢那儿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有同事捡到了,上班后,群里问一声,基本就回来了。
如果是其他外来人员捡到了,那就别问了,问也没处问,就当送人了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爬不是爬。
这样一想,我便劝好了自己,安然若素,行之泰然了。
在单位群里问了一下。大家都在过节,没有回应,也可能是没有见到。
我放下了这事,心里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当书丢了吧。
可是,到了睡觉前,无意中发现,有人在群里给我留言了―书,找到了!真是一个意外之喜啊!
等到上班,马不停蹄地忙了一天,到了快下班才想起来了,我的书啊!
赶紧去别的办公室,取回来那套得而复失的书,心中甚是欢喜,不只是因为书,还有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品德,和一帮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我带着零食,以示感激和礼貌。找回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书上写上名字。
小事一桩,觉得有趣,记为日常,以此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