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是神圣的,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即使是当时烂到根的清帝国,它也有属于自己的国歌,只是很尴尬的是,这国歌刚出来了一年,大清就灭亡了。
其实原来清王朝根本没有什么国歌,但是在国际外交的一些重要场合,没有国歌显得非常尴尬。 我们举几个例子。在1896年,当时的清朝重臣李鸿章去法国访问,按照外交礼节,两国都要高唱本国的国歌,只见法国外交部长高唱法国国歌《马赛曲》,唱毕后,就要轮到李鸿章唱本国的国歌了。
我们知道,此时的清朝并没有所谓的国歌,李鸿章按说是没歌可唱的,不过李鸿章此时耍了一个小聪明,但见他很淡定地轻声哼唱了一曲合肥小戏,你别说,法国人听的是津津有味。
更有意思的是,李鸿章出访美国时候,又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回他还更换了曲目,唱了一曲唐诗改编的歌曲,旋律还是合肥小戏的调调。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的国歌就是根据李鸿章这次出访哼唱的曲目改编而成。
那么大清国正式有国歌的年份具体是1910年,国歌的曲目是《巩金瓯》,作词人是薄侗,作曲人是著名学者严复。
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很讽刺的是这国歌是出来了,可惜大清国在国歌出来的第二年就覆灭了,歌词也很打脸,歌词里面一句“帝国苍穹保”,大清国有上天保佑,但是上天并没有保佑其像大海一样枯干,等待的是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