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家已经半年有余,与近在咫尺的隔壁邻居始终不曾深交。但是在我们正搬入的那天,她就给了我街道登记处的微信,友善地提醒我记得去备录。其实我们一家人正困在门外,房门被莫名其妙地反锁了,又累又饿又急之际,我心里有座在喷发的火山,脸上也肯定是浓烟滚滚的墨黑,她的友善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样子,有了几分相形见绌的羞赧,于是开始艰难地节制自己的怒气。这是我对她最初的印象,也是她对我最初的影响。
此后,作为整栋楼里彼此唯一的邻居(我们租的房子是以前房东的住处,一分为二,公共的楼梯间只限于我们两家使用,别的住户需从另一个楼梯上下),我们之间的来往并不频繁,因为彼此都有相似的忙碌,她尤其更甚。
相对于一个人带娃上学又上班,而队友又遥不可及的我,她也是自己照顾一个上小学的男孩,还要照顾常常醉酒的队友,而且她还是单休,所以我只能在她进进出出地开关门声中听到他们家的动静,在每日下班到家时根据门缝里是否有透出来的灯光判断他们是否在家。日子久了,我便知道通常是我们早出早归,他们晚出晚归。
因此半年来,只有过两三次她家举止文雅的大男孩到我家串过门,两个年龄相差三岁的男孩,玩的很是投缘。作为双方的母亲,在我们呼儿唤娃之时,互相到过彼此的住所。初到她家,让我格外印象深刻的是摆在她家客厅门口巨大的拼接军事巡航舰,那是上千块塑料元件搭好的成品,更是无限耐心和拼接技巧的结晶,是大人都需要耗时耗力动脑子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可是她说,是她和儿子四个小时合作的成果,她负责找对应的小元件,儿子负责拼接。我听了深深叹服,作为动手残派,我有太多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懒惰了,除了绘本阅读,我几乎不参与锻炼哥哥手脚协调的各种积木拼图搭建游戏,因为缺乏耐心而手又笨拙,所以置身事外是我一贯的逃避态度。而在他们家,随处可见各种搭建飞机,折纸飞机,纸剪胶贴的各种生活用具,比如沙发,椅子,衣服,儿童床……而她刚七岁的男孩,动手能力真是非凡,两盒12岁以上孩子玩的微型搭建飞机,在我家哥哥时时捣乱的情况下,不用半个小时就拼凑成功,而且还能变换方案,做出不一样的功能设置,比如带狙击枪功能,普通飞机功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分外优秀,遇到问题他懂得充分表达自己(在哥哥时时捣乱时,他会说出自己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提出请求,俨然会“非暴力沟通”一般),也懂得寻求解决方法;在需要大人协作时,很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期望,此外,他礼貌又亲昵,让人感觉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就连我待人非常严厉苛刻的母亲在看见过他几次的言行举止后,也深为喜爱,她曾感叹道,这个孩子真是培养得很好。我也深以为然。面对刚从爷爷奶奶的过份呵护中脱离开来、毛病诸多、又体弱多病的哥哥,我不免理所当然地以为,邻居家的孩子是顺利成长的结果,他没有哥哥所经历过的安全感极度匮乏,诸多病痛侵染,厌食症般喂养困难,以及被过份保护包办而形成的抗拒自理的慵懒、挫败感和以自我为中心。
然而,然而,一切一切都在昨晚不经意中的闲聊中真相大白。
起因是哥哥找她家男孩玩,于是在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之时,我们也在我家客厅沙发上随意坐下。已经忘记切入点是什么了,彼此的联接就水到渠成,在逐渐深入的交谈中,我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叙述和倾听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忘记了现实世界里的一切纷纷扰扰,我在她冷静而坚定地话语中,在她坚毅的面容中,听懂了她,她和儿子,她和队友的故事。唏嘘感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彼此相似点太多了。
同是88年出生,同是一毕业就从事不对口专业工作(我学学园做外贸,她学外贸做会计),同是孩子三岁之前与公婆共屋檐,同是在看到孩子的问题觉得不做出改变就要没有未来之时毅然撤出大家庭,同是一力养育孩子一力坚持工作,还同是在大亚湾买房因而迁家至此,她在今年二月份搬来,我也在今年四月份完成搬家,比邻而居……而她在亲子,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里面所经受的磨折和考验,比之于我,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她有我所匮乏的强大的行动力,原则性,和超乎常人的耐心。她面对困境的所作所为,真让我钦佩不已。
我愿意不吝笔墨来写写她所叙述且属于她并且亲身从中蜕变的经历。
虽与我同岁的她,看起来却比我沉稳有力,俨然是一副大姐的气场。四年前(也正是她儿子和我儿子半年前的年龄,三岁多),她义无反顾地从与公婆同居的家里搬出来,将问题比如今哥哥更多的儿子接出来,开始了一边带娃上幼儿园一边上班的生活。而他的队友几乎是典型的妈宝男,面对她主动对原生家庭的反叛和分离,他说她是没事找茬。面对小家庭脱离大家庭之后的生活,他觉得照顾孩子太麻烦,懒得插手其中。而他刚刚创业,过着日上三竿才起,夜深人静才归的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整整两年,没有收割的季节,只有对创业抱怨的日日月月。可是她,担起抱着孩子去上学、同时身上挂着书包、背着上班包的任务(三岁多的男孩出门不肯走一步路,之前爷爷奶奶宠着,即使分离出来,也无法一时改变,她说这种状况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改变他的饮食习惯,从之前只喝牛奶和饮料变成吃粥饭、鱼汤、豆浆、纯鲜牛奶,将他从头大身小的身体比例失调中扭转过来;并且改善他体弱多病的体质(和哥哥现在差不多,他也是偏瘦偏矮,在班级是倒数之列);关于锻炼手脚协调能力,她一反自己动手能力差的自我认知,陪他玩积木、拼图,手工,极尽一切玩的机会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也弥补那些年亏欠的陪伴和教育,同时趁机促进母子之间深厚关系纽带的强韧, 此外单休的她找尽机会带他出去玩,由于以前交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他形成了依赖感,面对陌生人,忸忸怩怩像小媳妇,她就先观察然后再有意识地创造机会来引导他,费尽心思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他驼背,她就立规矩让他靠墙站,直到背直方休……作为母亲,孩子的成长需要以及要求,她都事无巨细地安排、调整、满足,她不仅有计划有原则还有方法更有强大的执行力,她真是“父母之爱子则必为其计深远”的践行者,然而,那个所谓“隔代亲”的公公婆婆,却总以为她是后妈,揣度她在虐待自己的爱孙,他们的言语、他们的行动,总是毫不掩饰地表达他们的质疑,与此同时,毫无远见的溺爱却总是见缝插针,让她的规矩和原则随时让位,她于是搬远了,在他们搬近之后,她又一次搬远了,她有“孟母三迁”的执著。她决绝地让小家庭出走,不仅与公婆反目,而且也让队友心生不满。他们的婚姻,在公婆怂恿儿子离婚之后,在她自己一再努力而队友却仍执迷不悟的情况下,同时在巨大的经济压力现状催逼之时(队友创业始终未有突破、收入滴米不进,而他们又有房贷,欠款,家庭开销),她卖掉了房子,拟好了离婚协议书,几乎分崩离析之时,队友撕碎了协议书,从此一切开始有了转机。队友一改往日的懒散,对父母的意见保持距离感,开始真正地自主成长。而她在经济捉肩见肘之时,做代购走的脚后跟流血;在孩子各方面不见起色,气急败坏之时几乎心理崩溃;在婆媳关系寒心又结冰之后,坚决地保持自己的独立,即使在工作和家庭的缝隙里夹得生疼……当一切的忍耐和努力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之时,量变产生了质变,孩子两年后开始体质变好, 三年后开始拔高,四年后开始长肉,这都是用眼睛看得见的改变,需要用心来看的就更加不在话下;队友开始顾家,愿意陪伴孩子,努力发展事业,于是时来运转收入颇丰;她自己从令人濒临崩溃的婆媳关系中走出来,全心养育孩子,尽力投入工作,她重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实现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而他们的婚姻在经历过考验后,在共同成长后,变得更牢固更散发着爱意的馨香。
她的娓娓道来,她的事后如同讲述别人家的故事一般的平淡用语,尤其是在她的故事里能看到我自己故事的缩影,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凤凰槃涅后的浴火重生,她铮铮铁骨走过风雪,如今迎来绿意盎然的春天……她配得上她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她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
比之于我的敏感情绪化,她是更冷静的理性者。当我对我们共同的经历以及心路历程感到相见恨晚之时,她依然只是平淡地笑笑,不置是非。当我把自己的投影映在她平静清晰如湖面的理性以及行动力面前,我看到自己的浅陋懒惰。我感到惭愧,更有一种想要望其项背的渴望。
是的,她走在前面,我至少可以追赶,愿我若干年后,在秋收之时,也配得上我的收成。
遇见她,倾听她,感受她的波澜不惊,是我的幸运,我感恩时空的馈赠,更感谢她的一片赤诚敞开。
相遇,即是最好;相知,即是最贵;相携,即为最美!她的无私分享,就是对我的提携。
写于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