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
想,不管一个产品到最后如何,成功也可,失败也罢,只是希望它就像刺青或者烙印一样在我身上留下痕迹。
想,这是我的责任吧。
想,除了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好像没什么怕的。
想,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想,走吧,我对自己负责。
你总该自己去尝试能尝试的事物,好也好坏也坏,不用对看客负责。他们只会在你低落的时候给你无谓的安慰,在你高潮的时候给你多余的赞美。你只管自己去做,故事从别人口中说出,会更有意思。
一年前
想,为什么人总处于被忽悠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新闻、广告、还是文章,那些政客、广告商、写手如果转行来做产品,想必也应该蛮6的,因为他们深知大部分人需要什么,从而提供什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怎么样能让自己在这个日渐迷离的大环境下能看清事物的真实一面呢。我知道按常规逻辑是肯定行不通的(很多人按照常规逻辑做了很多自己觉得很对的事情,因为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反馈,所以导致了这个习惯进一步被放大,然后害了别人。这就是因为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以为去大保健只是因为身体不舒服)
我是通过什么来训练自己的思维的呢?
一个是去了解经济学,它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时常会给你颠覆三观的本质答案,而这些答案按照正常逻辑你是得不到的。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事物的逻辑,对这个世界拥有更好的认知。这点是做产品所非常需要的,当然,和大家一样,我们都在起步嘛。(我入职前cto问我,你希望几年后自己是怎么样的?我说,我想看清楚一些大部分人或者我现在看不清的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它,可能仅此而已。- -、虽然他说能不能讲点实际的,啊哈哈。实际的其实也只不过是这句话的诠释而已,在我眼中这就是最实际的。)
还有一个就是s君的文章,啊哈哈,虽然他的文章会反复提到行动力,但这确实是我们所欠缺的。我不清楚是不是程序员都是这样比较实干,我们cto之前又问过我,你觉得像张小龙之类的是神么?我说,我不认为这世上有这么多神,神只不过是普通人自己默默踩过无数坑但又付诸持续行动后的幸运产物而已。作为我们普通人同样,只要慢慢踩过那些看到的看不到的坑并吸取教训,持续付诸行动,去等待或者去创造机遇,不成神慢慢也能成个神棍,在社会上混也不愁什么,啊哈哈。之前报过不少活动,现在想想,其实最好的老师就是你自己。因为可以在持续行动中进行总结反思(当然总结和反思的深度要够啊),马上就能用,如此反复。而很多市面上流通的大咖大神,大多数只是环境为他进行了背书和教育,他离开对环境造成不了什么影响(阿里系的刘祚宏老师几年前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产品经理,他说当时自己觉得很牛逼所以决定出来创业,但真正离开阿里后,他发现公司一点不受影响,股价蹭蹭蹭的往上涨。然后很受挫,深刻反省到原来牛逼的自己却只是公司的附属产物而已,没什么值得吹嘘的,大部分都是环境赐予的。当然以刘老师比较屌,现在的项目必须是做的风生水起啦,啊哈哈)。
so,做好本职工作,持续行动,持续踩坑,持续反思,持续填坑,持续跳坑,然后啊哈哈,埋坑!给别人跳!啊哈哈哈
好了又扯远了,再拉回来!下面是一些不成熟的小经验吧,希望大家能有所共鸣(当然,像有些我其实自己也都还在行动当中,原来是不应该写出来的。但,能想到固然是好的,索性就当装个逼吧- -。不过要先道个歉,关于产品测试那一块感觉牵扯的东西太多就一笔带过了。其他的一些东西也写的相对浅薄容易理解,如果需要相对深入的细节,可以私我哈,如果觉得我能帮忙的话)
如何推进产品迭代?
一、首先要了解行业现状
行业现状包含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细分领域及其佼佼者、行业推动因素等
例如
1.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行业2015年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6.1%(67.7万亿人民币),较2014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互联网渗透率超10%,,迈入互联网化新阶段,说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2.细分领域及其佼佼者:
供应商:如家、钱江国际、中铁、欢乐谷、迪士尼等
B2B:芝麻游、欣旅通、团多多等
线下旅行社:万达旅业、中青旅、首旅集团
在线度假旅游平台:途牛、携程、同程、阿里旅行等
ugc:蚂蜂窝、猫途鹰、穷游、面包旅行、氢气球
媒体:搜狐旅游、网易旅游、巴拉巴拉旅游
3.行业推动因素:(暂时不展开了- -、篇幅太大):
旅游“互联网+”获政策利好
人均收入增长提升出行消费需求
居民度假旅游消费倾向于休闲度假
技术发展使旅游交通预定更便捷
参考数据来源:易观智库、MBA智库百科(强烈推荐MBA智库百科,日常充电装逼必备呀。另外一些的话就是像百度指数、appannie)
二、产品分析
产品细分领域、突破点、功能框架及交互流程、用户画像、变现模式:
先照搬s君的一句话:你没有选对的选择,只有做对的选择。(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
所以说不管CXO们前期制定的方向按照你的逻辑来想是否合理,在现在看来没有逻辑漏洞的情况下,并且市场反馈也没说不行之前千万别用自己暂时狭隘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心生怨念和不理解。尽量取得共识,如果你不理解就向他们要更多的合理的理由来说服你自己,执行好事情,推进进度,就算可能做错了也能让错误来的更快点,然后及时进行调整。天下武功无快不破!
1.如何选择产品细分领域?
在刚进入公司或者对产品及市场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执行更重要!这是CXO或者总监做的事,你最多保持充分沟通,表达你的想法供他们参考而已。当然,如果团队里就你一个管事做事的,哦,当然你说的算咯
2.怎么寻找产品突破点:
产品方向暂时没得选,乘几路车过去的权利总是有的嘛!
想找到产品突破点的前提是你已经了解了竞品的业务逻辑、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尽量避免正面竞争,互联网是个蛮荒世界呀,先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然后才是比谁活得好。大致上来讲就是市场卖东西的原理:在产品边界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当然·······你得让大家知道你有、你优嘛。So..这个时候我们的运营就站出来了。他们会帮忙扩散、放大产品的优点。总的来说,我觉得在初期阶段运营更重要一点,因为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用户的赞赏,因为获得赞赏这件事在之前心里已经意淫过了哈哈。我最需要的是批评(或者说建议)的声音,产品的缺点它会也会随着运营信息的扩散放大而被扩散、放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敏锐的捕捉到这些信息,分析合理性再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对于产品突破点来说他不是一个定数。
tips.我们的定位是火箭,要尊重、合理利用力学定律不断改变运行轨道和速度(省力嘛)才能更快达到目的嘛。你tm倒是给我一跃冲天看看?不摔死你
3.功能框架及业务流程
a.先了解竞品功能框架及业务流程, 用思维导图输出结果。(最好在图中把一些经常复用的模块连接起来,这样可以突出竞品的几个主要流程 。可以对这些主要流程再进行思考、产出。)
b.了解了竞品的功能框架及业务流程后,分析其优劣性,在边界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然后
先用visio或者axure等软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交互流程进行策划
把交互流程进行元素拆分
按照交互逻辑看能不能把一些元素进行跨流程重组或删除
规划功能,看能不能通过一个合理的功能同时或者更好地执行不同的流程
对功能设置层级,并按照用户行为习惯设定展示位置。用思维导图产出功能框架
4.用户画像;
在产品未进入市场前,只能是通过团队和自己的理解意淫自己用户是长的怎么样。但是得为获取用户信息、行为习惯埋下一些点,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知道自己的核心是哪些人群,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恩,记住!是服务!你TM不是大爷,是孙子!当然如果你的产品和高收益理财产品一样能让用户赚很多钱那么你是大爷,当我没说·····
5.变现模式
如果在产品推向市场后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或者预想的模式也许不适用了,这时往往圈用户是不会有错的。金属分子还不显示颜色呢哈哈,要看清这是啥颜色、能拿来干嘛、能卖多少钱还是得分子数到达一定量级才好做判断嘛。你别跟我说你拿电子显微镜来看,那我服….但,- -你好像还是看不清楚颜色。简单的来说就是信息量不足的时候,你做的判断往往会与实际出现偏差。
变现的玩法有很多,但是每一种变现方式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位。
数据变现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变现方式,通过长期深度的挖掘用户信息到达一定量级,以及搭配配套的数据分析套路,将分析好的数据,再打包卖给需要的公司(哈哈,不是卖个人信息啦,不要想多了。通常是一些宏观上的数据)。
三、需求的收集与分析:
1.需求收集
a.需求来源
自己:自己测试、使用过程中,对产品哪些地方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列出来,并追溯其根本问题是什么。
同事: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大家都是产品的参与者,因为资历、性格和习惯等因素必定会有很多思维碰撞。
用户:搭建产品的微信群,与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吐槽,对于不能满足的地方以恰当的方式予以抱歉。
竞品的用户:- -、混入竞品的用户群,和在自己的用户群里一样,倾听倾听,然后对他们的核心用户进行单点沟通
b.需求分析
先对市场和产品有系统性的理解(见一、二 ),清晰产品的定位,在边界内优先满足能强化产品定位的需求。
哪些需求是真实需求?
首先先得清楚用户需求这个功能是因为其他产品上有,还是因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才让他觉得需要通过新增什么功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他觉得别人有我们也要有,那就先自己思考如果我们没有的话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个功能,再向他提问获得反馈,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因为每个人的逻辑都不一样,作为产品的设计者而言在经验等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掉很多细节。)如果这需求是真实并能“普适”于其他用户的,那就把他提上日程分配优先级。
如果他是使用我们的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那自己就先通过线索思考他也许碰到了什么问题,再去沟通验证。然后判断用户需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业务流程不完善,还是用户对产品的不理解。如果是业务流程不完善那就完善它,如果是用户的不理解则说明产品框架、行为提示、行为暗示或者说没运营好。那么就针对性的进行完善、补充。
需求处理
收集到的需求不管合理真实与否,都需要形成内容沉淀(要注明需求动因及判断依据),并通过分析对需求进行筛选和分级
四、团队沟通
整理完需求后,与同事约定好一个时间进行讨论
先提出自己所碰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谁提议谁举证,提出问题前需要自己先有一个解决方案
把分歧先分解,从中取得共识,再对核心分歧点进行讨论和妥协
不要存在偏见,只要有理有据你又无法提出反驳理由的方案就暂定,不要一直站在自己的方案上对别的方案进行无端的抨击。
尽量不要在少人的情况下就对方案进行了拍定,这很容易出现应该是定稿的时候,又出现返稿的情况
对于评审会时大家提出的几个方案的优劣点需要记录下来,不然下次评审时可能会有人提出类似的方案,如果忘了之前那个方案被驳回的理由是什么,那么就又要撕一次了
五、原型制作
要熟悉ios和安卓两个端的交互规范,合理的去制作原型
对于交互上或者程序实现上存在的问题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及时寻求帮助,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要闭门造车
六、PRD撰写
如果能以公式说明逻辑的优先选择公式说明 文案、名词需要前后通过一
逻辑层级要清晰,使用金字塔结构一般不会错
按钮触发条件需要明确,满足什么条件才可点击(前置条件、后置条件)
对于展示性内容,需要明确字段长度及内容条数
修改输入信息时,要明确这样操作之后是否会有什么影响,然后把他写出来。可以减少与开发的沟通成本
唉,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详细的进行描述·····
七、产品测试
根据PRD或者交互流程图把流程拆分出来,去写对应的测试用例(测试流程),测试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及提示是否是按照规则进行的。把出现bug的路径进行还原,形成文字沉淀,交付给开发。如果交互流程上反人类…….好好反思吧
八、工作流程优化
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工作流程上的欠缺所导致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之前有在用omniplan或者project之类的管理软件,其实很容易发现出问题。这个时候拿事实说话,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因为人还是其他不可抗因素,如果是人的话,那问题又出在哪呢?是因为犯了拖延症还是什么?还是因为任务拆解安排的时候没做好?需要你自己结合工作环境来进行判断。然后和上级进行沟通优化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