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问我,“妈妈,你有强迫症吗?”
我斟酌片刻道,“妈妈好像没有强迫症。”
他反驳道,“不,你有,你有作业强迫症。”
笑话一样的话,还是成真了!开学前几天,曾经可爱的妈妈嘴里除了作业好像已经没有别的话了,“作业完成了吗?”“快去写作业啊。”“写完作业再说。”…… 就连刚刚回来的妹妹,也开口道,“妈妈,你不要再说哥哥了,他会去做作业的……” 听得我有些心酸,但心里的坎还是难过,作为学生,怎么能不做作业呢,怎么能不完成作业呢……
我上学那会,貌似爸爸妈妈没怎么管过我的作业,从来没有追着屁股问作业情况…… 好像很多时候,早早就完成了。自觉的我很难接受,也不明白,为啥不早早把作业完成然后有一大块时间好好玩呢…… 不接受则反冲,于是口角、论证、唠叨就开始了。。。恶性循环也就这么开始了……
我最近也在反思,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为啥这么容易发脾气,为什么就这么在意这个作业呢?虚伪?好强?唯恐离优秀越来越远,担心边缘化?心底的自卑情结需要找个替罪羊?或许都不是,也或许都是……
先生说,是我的紧张焦虑把孩子感染了,让他不知所措,被我打压太严重了,于是每次刚说两句就哭了…… 是因为他觉得太委屈了,说也说不过,吵也吵不过,更不敢打…… 于是就从一点点小事情开始叛逆,你不许东那么他偏东,反正怎么都是要被吵被骂,还不如及时行乐呢…… 如此分析一通,吓得我胆战心惊,这就是所谓的棒喝吧~ 我整天看各种书,通晓各种道理,咋就不用呢???
是啊,咋就不用呢?儿童观,整天念叨着,真正做到了多少呢?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需要又有多少呢?学的东西难道只是装饰吗?仔细琢磨下,我学的东西都干嘛去了,好像都用来和老公内耗了,他各种日常细节让我感觉很不爽,于是,整个人整个状态都不爽了,于是,爱杯空了,索取不畅时,脾气也就来了…… 凡事以孩子为焦点,以孩子的成长为焦点,眼里真的有孩子了,很多问题跟着心走,自然就解决了……
棒喝、顿悟然后渐修,我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先生是爱我的,200%的爱,关心我包容我,只是他有张臭嘴巴,少了鼓励和肯定,这是他的问题,无需来惩罚我自己。苹果和香蕉,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可以兼得!我已经做得很好了,稍微把自我选择的负面情绪倒掉,轻松上阵,那么,未来肯定是好的,至少比现在好,比我现在的状态好!
多么可爱优秀的孩子,我应该做梦都偷着乐才好呢,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另一个我,我也不要把他养成另一个我,那么多没意思啊…… 希望多元更多的可能性在孩子身上延展开来,接纳他的不完美,接纳他整个人,好的也包括不好的…… 轻松起来,眼角的折痕也舒展开了,多好啊!
开学了,纪伯伦的《致孩子》可以再大声地朗读出来啦!不断地提醒我鞭策我!
致孩子
——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这一路飞翔的箭,也爱那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