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例行对乐乐的学习情况做了抽查,结果不是他理想的,他有了点情绪,吃晚饭的时候,他不想来吃饭要继续做作业,我也就顺了他的意愿,就让他自己在书房继续写作业。
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爷爷奶奶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给他们说了发生的经过,说到一半,乐乐气呼呼的跑出来“你们可不可以不要在背后说话。”他非常生气,自己关上门说要安静会儿,让我不要打扰他。。。
过了一会儿,我们吃完饭我在书房做事,乐乐跑过来给我递了一张纸条“妈妈可不可以以后不要告诉爷爷奶奶这些事。”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情绪。。。
“宝贝,你现在可以和妈妈聊刚刚发生了什么吗?”
“每次我做错了事情,我在房间里都听见你在给他们说?”
“你不喜欢妈妈讲,但爷爷奶奶问起,我应该怎么回答呢?你听见妈妈给爷爷奶奶讲,你的感受是什么”
“难受,不想让别人知道。”
“那你希望妈妈如何来回答?”
“这个确实有点难,你跟他们说。。。不对啊,他们这样问知道我和你吵架了,知道了为什么还要问?”
“他们想知道发生什么了?”
“那你下次给他们说,没什么就是普通吵架?你就说你一不小心就发火了。”
“我脾气多差啊?”
“那就说是我不小心发火了。”
“因为别人的讨论,让你有清晰,不是第一次,我发现即使有时候是在讨论你的好,你也会有情绪。你是担心什么吗?”
“没有担心,就是感觉挺没有面子”
“讨论你的好也没面子?”
“讨论好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身体感觉不想让别人在背后讨论我的事情。”
“背后讨论事情,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没有什么影响,就是感觉挺难受的,不知道为什么。”
“这样的情形可以避免发生吗?”
“避免不了,但是能阻止多少是多少?”
“阻止?”
“嗯”
“是什么让你要去阻止它?”
“就是难受。”
“你和爸爸在背后讨论妈妈吗?”
“有讨论啊,问你俩怎么认识的,你小时候的事情。”
“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我就是想问下,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如果别人和你一样,也是在好奇发生了什么呢?”
“但是你刚问我,是讨论好坏,不是不知道。”
“若也有讨论好坏的时候呢?”
“就是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谈论我。”
“讨论好讨论坏都不行?”
“不是不行,是不想。”
“是不喜欢被别人评判?”
“对!”
若只是在背后讨论一件事情,还好是吗?
“是!”
“妈妈今天是告诉爷爷奶奶发生了什么”
“是关于我的不好的啊。”
“若是我们不能避免被人评判,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那就只能任由它”
“怎么样任由它?”
“就是不管它,但我还是难受。”
“你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可以减少难受?”
“听不见,不知道,就会好受点。”
“若没有办法做到这些呢?你就在现场无法,一定会听见,怎么办?”
“那就不是背后讨论了啊,那是在现场。刚刚一直在说背后谈论。”
“没有办法避免呢?”
“任由它,能避免就避免。”
“我听见你还是会难受,妈妈在乎的是如何让你不难受。”
“你不知道就不会难受。”
“若还是会知道了怎么办呢?”
“不能改变,只能听见,那就难受一会儿,发泄一会儿”
“真正让你难受的是什么?”
“背后讨论,不当着我的面。”
“对你的评价,在乎的是背后还是评价本身?”
“在乎的是背后。”
“不喜欢的是背后?”
“是的”
“若是当面讨论,可以吗?”
“是的,还行!”
“妈妈听见你更在乎的是背后?”
“是的!”
“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背后,就意味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就乱猜,乱猜就会很难受。”
“嗯,妈妈听见说当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就会去乱猜,就会猜些不好的。”
“猜的不好的就会很难受,猜猜 就会好烦。在背后被人议论,就会猜。”
“所以你烦的是“猜”?”
“是的!”
““猜”是什么?”
“就是无底洞,你也不知道猜想的是不是对的,就只能猜。”
“妈妈看见你,你愿意联想,联想很多?”
“嗯嗯,那就很难受,你想知道答案,就不可能不猜,越猜越烦,我又不知道他们讨论什么?可我又想知道,就想猜,越猜越烦。”
“你是想知道他们在讲什么?”
“嗯!”
“若是一旦清晰是好的,是不是还好?”
“没有,不管好坏我觉得都可以,就是不喜欢他们在背后讨论,因为一到背后说,我就会瞎猜,一瞎猜就难受。”
“瞎猜是谁要求的吗?”
“是我的本能。”
“猜带来了不好的感受,你可以做点什么?”
“就是。。。”
“妈妈刚听见你说瞎猜是本能的?”
“是的。”
“是真的?”
“是真的。”
“什么告诉你是真的?”“因为每次都会在猜,控制不了。”
“你在猜的那一刻,你知道自己在猜吗?”
“知道啊。”
“我们想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做什么?”
“不猜。”
“做些什么可以让你不去猜?”
“转移注意力,做别的事情,或者你告诉自己,你猜的就是对的,就不要再去猜。”
“妈妈听见,停止猜的动作,这个烦恼就没有了是吗?”
“是的。”
“确定吗?”
“是的。”
“如果不猜了,被人在背后讨论什么,都还ok?”
“是的。”
“这个事情还是可以自己解决是吗?”
“对!”
“聊完后,你觉得背后被人议论你的话题,好些了吗?”
“好一点。本来这样的事情遇见就不多。”
“那今天就这样结束对话,可以吗?”
“可以的。”
这一次和乐乐的对话,让我感受到深度聆听的重要性,带着好奇一起去探索,会发现冰山下的世界。从一开始,我以为他不喜欢被人在背后讨论,是因为不喜欢被人讨论,后来再到确认“是不是不喜欢被别人说不好的”,再到最后确认到的真正带给他烦恼的是“猜”这个动作,因为猜像个无底洞,这样一直猜让他觉得很烦。其实猜的背后,他想要的是一份确定。当他觉察到这点的时候,他自己给出了方法“转移注意力,告诉自己猜对了”。他自己就有了方法。 一层拨开事实的真相。了解到孩子内心那份真正的价值观。我在这里感受到的就是乐乐对“确定”的坚守,放下评判,只是引导他如何活出价值观积极那一面,当积极的体验足够多的时候,也许他会改变自己价值观,也许即使不改变,但他能找到赋能的方面支持他的行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