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源艰难的时候,尝试一下节流
房价飞涨的时代,感觉不知不觉自己的资产在缩水。。在帝都,小白领拼命工作,玩命加班,省吃俭用,所赚所得可能完全被通胀碾压。辛苦工作一年的薪水,很可能只跟回龙观一个拥有120平米房产房东的年收入持平。人家可是躺着都在赚钱啊,可是我等甚至拿躺着的时间都来赚钱了(加班到不分白天黑夜,不就是这样吗)。如何才能够在“和通胀赛跑的比赛”中赶超周围小伙伴呢?看小编给你支几招。
要想财富升值,无非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下手。鉴于刚入职场的小白们职业技能比较单一,人脉也相对少一些,想开源,一时间难度较大。但是钱怎么花,花还是不花,决定权在咱们自己手里。我们今天来重点说一说如何“节流”。
1.买东西之前问自己:这个东西是我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最明显而又饱受争议的例子,Iphone。反感说用*就装逼的人有2种,一种人出生时满嘴银勺子,压根儿不知道贫穷是种什么体验;另一种是嘴比死鸭子还硬,宝宝装bility但是宝宝不承认。但是稍加观察就能发现,这2种人是成不了朋友的,因为可以说除了*以外,他们间没有别的联系。一个是尖下巴,一个是双下巴,一个素颜比化妆美化妆锦上添花,一个是素颜比化妆丑不得已而化之。我的观点是,内心如果美了,化妆肯定更美,但是如果内心完全忽略,买化妆品充门面,花着父母的钱或者透支自己的信用卡打肿脸充胖子买*的,就是完全为了“我想要”的消费,实际上,2000的魅族、小米等选择一大把。购物冲动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每个月分期还款后苦逼地啃馒头时,望着自己“QQ*6s在线”的几个字自我安慰。
完全没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做。换一种说法,如果你的能力(薪水)在增长,完全可以等到能够做到这件事(比如买*)时在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问问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能力。
2. 避免突发性购物
比如今年过年回京后在家不远的地方逛商场时,遇到有健身房在发传单。女友之前在地铁站接到过这家的传单,加之我们过年之前确实说过这个健身的问题,但是刚刚交完房租,过年又去女友家拜见父母花了些钱。但是上去看了后,因为还处于装修阶段,当时说真正开业要在半个月之后,现在可以每人优惠200块钱,还加赠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我们用了比原价低200的价格,获得了13个月的健身卡,于是当即刷信用卡付了账单。
可是交费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通知我们上课,打电话过去,对方说还要半个月才开业。而且得知宣传单上的高温瑜伽是需要另外收费的,并不在我们的项目里面。在他家建立的微信群里问小伙伴办卡价格才知道我和女友以为的“优惠”,实际上每个会员都有,无比气氛有木有!
表面上看是少花了钱,实际上,“买的不如卖的精”是永恒的道理。两个人办卡的费用不菲,现在不得不考虑缩减一些别的花销来填补这个大洞。现在只能希望自己在开业后能坚持锻炼,用好身材为自己的冲动买单了。
3. 自己做饭带饭,减少开销。
以公司所在的朝阳地区午餐平均15RMB(从美团、饿了么APP满减的价格)来算,因为难免有和同事小伙伴一起下楼吃的时候,假设每周订餐4次,每月15*4*4=240,2个月可以省出一台Kindle,一年可以几乎省出一台Iphone SE的价钱。
为了省事,我现在通常晚饭会多做一些,除了流出中午带饭的,睡前将电饭煲里的八宝粥(公司过年福利发了2袋米1袋杂粮,哈哈)设置定时,加上晚上的剩饭,早餐都省了。每顿早餐2个素馅饼4元,一个月能省多少,小伙伴自己个儿算吧。
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对自己厨艺有自信,同时敢于将“陋室”展示给朋友的,请朋友吃饭可以自己动手在家解决。通常来说,超市花50块钱,(一斤排骨,一斤牛肉,少许蔬菜)完全能够与饭店200块的饱腹感媲美。吃了我牛腩柿子的哥们上周跟我说还想吃呢。保住了钱包,又展示了厨艺,何乐不为?当然了,这条仅仅对于耐得住油烟味、喜爱自己折腾美食的小伙伴。其他人可忽略。
4. 骑自行车上班。
如果住处距离单位不远(5-7公里),可以考虑骑自行车。M牌或G牌的入门款大概在1500左右,国内组装、源自法兰西的D牌价格稍高一些,但加上所有配件也不会超过2000。帝都的地铁自从2014年12月告别“2元时代”后,每个月的地铁卡要300多。半年左右,自行车回本。
骑车很自然地会认识些朋友,加个qq群、微信群、豆瓣小组等等,大家熟悉了吃顿饭,K个歌,长期就会扩展自己朋友圈,我的朋友甚至有通过骑车找到女友的。说不定认识那个圈内的主管,介绍个跳槽机会也说不定哦!
有几个注意事项要在这说一下。1)距离太远不适合骑车,消耗体力过多影响上班精力。2)夏天天热多汗,最好在多云时骑车,要么就早点出门。3)如果实体店购买,就不要再在实体店挑配件了,要一个不能省的车梯子就买单走人,TB上物美价廉,任君挑选。道理呢,跟卖车、卖手机是一样的,主体销售的利润已经很低,要赚钱,只能从配件上下手。4)帝都小伙伴独有的,骑车记得戴!口!罩!否则变成移动人体空气净化器的话,责任自负。
5. 做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算的功能,是很多记账APP都有的。具体分析的话,可以每年、每季度、甚至每周为单位来做。每年:不同年龄花销差别很大,比如打算明年结婚,婚礼筹备、婚纱、蜜月等提前一年来做并不夸张;每季:春夏秋冬各个季节衣服不同,要区别对待。每周:前两部做好后自然过渡的结果。理财养成了习惯,真的会有潜移默化,而又意想不到的好处。希望大家能坚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