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给了我两次生命!(二稿)

亲爱的父亲,从小到大,您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一直都想对您说:感谢您,给了我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初中毕业后,在县服装厂工作三年以后,您毅然选择送我去上大学。

虽然,那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民办高校,毕竟也是省城的大学,而且,当时学校聘请的,确实都是省中医药大学的知名教授。

在那里,我如鱼得水。

记得那时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就是我最喜欢的医古文,给我们上课的是省中医药大学的医古文教研室主任。

第一堂课老师就认真给我们讲解了学中医为什么要从医古文学起。

“古人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说古代读书人要学习中医,就像从鸡笼子里捉一只鸡那么容易。你看那些大文学家,像苏东坡,曹雪芹,他们的医学都是很厉害的。”

短短几句话,就成功点燃了我们学习中医的热情。

整本书,四十多篇文章,老师上课从来都不用带课本,逐字逐句熟练地给我们解释。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知识的魅力,也是我重获新生的起点。

很多年以后,我也为人妻、为人母,才真正理解您当时做这个决定多么不容易。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像我这样半路出去学习有用吗?

甚至有人好心劝您,说供我读书的那么多钱,留下来,将来我结婚时会是一笔丰厚的嫁妆。

对此,您只是笑笑。

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内心充满感恩,多么庆幸您当年坚持了这个决定:我心里很清楚,正是那几年的学习,让我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有了追求新生活的勇气。

大学毕业几年后,我跟爱人在威海安家,也开了我们自己的诊所,爱人刻苦钻研医术,成功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事业蒸蒸日上;我也有自己的专长,尽量在事业上帮助他,同时兼顾家庭。

自己和爱人都始终保持着对学习和生活的无比热情,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感恩。

因为,拥有学习力,就不仅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会慢慢发现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

大学时期,在洛口黄河边上

父亲讲故事,童年最幸福的回忆

我童年最幸福的回忆,是听您讲故事。

那时候,村里没有给花生脱壳的机器。

秋天收的花生,晒干,到了冬天,就要我们一个一个用手扒出来。

那时候,我们要先在炕上放一个圆圆的大笸箩,上面再盛一簸箕花生,正好会形成四个角,您、妈妈、哥哥和我,一人一个角,就开始扒花生了。扒好的花生壳放在下面的笸箩里,花生米放在单独的编织袋里。

跟扒花生一起开始的,还有您的故事。

记得当时听的最多的是《西游记》,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鲤鱼精那一回,你一边讲一边用手比量,那个妖怪大王鲤鱼精来了,“他的头有这么大”,您一边说一边用手比量,“眼睛这么大”,您又用手比量,您的眼睛也瞪得老大……

我听得入了迷,其实扒花生扒一会儿,就会磨到手上的嫩肉,会手疼,为了听故事,我连手疼都顾不上了。

很多年以后,有一次,我无意中跟朋友说起这段往事,朋友听完,恍然大悟地说:“难怪你看起来一直那么自信,原来是你父亲给你启蒙启的好!”

笸箩,我们当年用的比这大


簸箕,放在笸箩上面的

成功戒烟,你是怎么做到的?

最让我钦佩的,是您成功戒烟的经历。

我想,这大概也是您对自己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吧。

那是1998年,那时您49岁,已经有三十几年的烟龄。

好像是因为每天早晨起床咳嗽厉害,您自己主动选择戒烟。

现在还记得您那时说起这件事情时脸上的笑容,和得意的表情:那时您还在虾厂干会计,身上总是带着烟带着火,却就是不吸烟;您当时的同事都知道您在戒烟,故意在您面前抽烟,还故意问您:“不抽?”

“不抽。”

您一脸得意地边笑边讲,就这样谈笑间成功地把烟戒掉了,一戒就是几十年。

更好笑的是,您不抽烟以后,有一年春节,小姑一家来我们家做客。

吃完饭以后打保皇扑克,小姑父一边打一边不停地吸烟,整个屋子里都是烟味,挺呛人的。

TA们走了以后,您笑着说:“真怪!不吸烟了,怎么闻着烟味还不习惯了?”

那时的您,一定为自己成功戒烟感到自豪。很好奇您是怎么做到的?

父亲在当年的办公室里

可不可以,换个表达方式?

每个人都有缺点,您也不例外。

您最大的缺点是随意发火,连您自己都说:“我就这样,火爆脾气。”

您就那样任由自己的火爆脾气随意爆发,似乎从来都没认真思考过,您的火爆脾气,对我,对家人,对我们的关系,有什么危害。

前年仲秋节,您屋顶上的烟囱由于年久,风吹雨淋日晒,塌得不能用了。

我回家看到,吃完饭,赶紧跟爱人一起专门开车去镇上给您买了个新烟囱。

没想到,您看到新烟囱后狠狠地发火,还说:我这么快就老了吗?

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您那次为什么发火;去年仲秋节,因为孩子们爱吃猪排,您也挺喜欢吃的,我专门提前做了一些,带回家。

没想到您看到猪排,又生气地说:“猪排,以后不要再带做了,家里有的是,这些你带回去。”

听了您的话,我也觉得心里堵得慌,我好心好意做的猪排,怎么就得罪您了呢?

更过分的是,有一年夏天,爱人贴三伏贴,身上起了很多泡,一吃海鲜就痒。知道您喜欢做海鲜,回家前,电话里专门跟您商量不要做海鲜,孩子爸爸吃了身上会痒。电话里您答应了,回到家,您依然做了一桌子海鲜。吃饭时还专门对孩子爸爸说:“她说你贴三伏贴不能吃海鲜,那是你们贴三伏贴贴的,该吃海鲜么事?”

还一遍遍地说,说了好几遍。

那次我真的气坏了!感觉自己受到莫大的羞辱,回家后躺在床上难过了好久好久,后来病了好几个月。我在内心默默地问自己:“我到底要怎么表达,您才能听明白我的需求?才能明白我也值得被尊重?”

从小到大,您每次冲我发火,我都只能默默忍受,并不能为自己辩解什么,因为您每次发火,都会把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像是要吃人似的。

我更不能理解的是:您明明有痛风,手指关节都肿胀变形了,脚也痛得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能吃海鲜,却偏偏喜欢做海鲜,还说自己对海鲜情有独钟。

那次大家都不能吃海鲜,您却偏偏要做一桌子海鲜,到底图什么呢?

我亲手制作的猪排

好好说话,是给家人最好的祝福

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我希望您能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多么需要鼓励,需要别人跟我们确认,我们做对了什么。

从小到大,您很少告诉我,我做对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冲我发脾气——我买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几样合您的心意,这让我感到很尴尬——回家时空着手不好意思,买的东西,不合您的心意,您就说“拿回去!”有一次元旦,我喜滋嗞地买了几斤新鲜大虾,以为您会喜欢,却被您臭骂一顿,说“你看见谁元旦买虾?”;有时买的衣服合身也合您的心意,您还舍不得穿,要放好几年才穿。

我们回家,就是想看看您,放松一下,跟您说会儿话;回去后,您却偏要忙里忙外忙个不停,一点说话的机会都不留。要不然就是,我稍微表达一下跟您的不同意见,您就会说:“别说了别说了”,转身就走。

那次在电话里,我只说了一句“天气预报说这周可能有大雨。”

您就气呼呼地说“没有雨,么点雨,你听天气预报胡诌八扯!”

我听了感到很难过,劝您好好说话,您却又说“别说了,别说了!”还赌气再不跟我说话,连“再见”都不肯说。

这件事让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跟您交流,只好拜托孩子爸爸每天给您打电话。隔一周一次回去看您,我也选择暂时回避,拜托孩子爸爸带两个孩子回去看您。

第一次回来,孩子爸爸转告我,“咱爹说了,我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想改变我,没门!”

又过了两周,孩子爸爸又带两个孩子回去看您,我写了封信拜托他带给您。

“我并没有想要改变您,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说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互相尊重好好说话就是最大的善,是给家人最好的祝福。”

我在信里写道。

此刻我想说:“随意对家人发火,随意指责家人否定家人,是极大的不善,也是家庭冲突甚至悲剧的根源”

“我都七十多岁了,还想改变我。”孩子爸爸笑着说,这次您又这样说了,不过口气缓和了很多,同时,您请他转告我:你以后说话会注意的;这次回去,您做海鲜也少了很多。”

这对您来说,已经很不容易,是很大的转变了!也是很大的善了。

我们都为您高兴。

主任给我发的天气预报图


幸福快乐是一种选择

上周,儿子班级家委会组织集体出去玩,提前两周决定的。出发前的四五天,家委会主任给我发了个天气预报截图:周六有雨。

我问她:那怎么办?去还是不去?

她说,看看这几天的天气吧,太阳好的话,雨兴许就飘走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啊!

她的话让我感觉轻松又好笑,同时又好奇:周六天气到底怎么样?

到了周六,早晨果然只滴了几个雨滴,我们大家还是按时出发了。

天很阴,风很清凉,一点都不晒,雨果然飘走了,我们大家都庆幸那难得的好天气。

天气预报就是让大家提前预防的,轻松面对就好。随意发脾气,只会让听的人倍感压力。

想到您成功戒烟后,再闻到烟味都有些不适应了;我不禁好奇,您真的选择多看到别人的好,多鼓励和肯定家人,再让您随意发火,您会不会反而不适应了呢?

家和万事兴,互相好好说话,互相尊重支持,是和睦的基础。

生活已经很不容易,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及时鼓励,及时肯定,及时回应需求,互相支持,这是我们能送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礼物。

儿子周六活动时的照片

雕刻感言:

1.坚持写雕刻表,和黄老师那句“你不能一上来就雕刻”,二稿增加了父亲做对了,和做成功的部分,也就是父亲的优点;

2.搭配了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图片,并加以说明;

3.雕刻时,桃桃的“一定要有主题”,金卫的“文章内容互相之间要有联系”,茜的“(初稿)天气预报的讨论,感觉我有点强父亲所难”,给我很大启示,相对应增加和删减了很多内容,阐明我邀请父亲换个表达方式对家族发展的意义。

4.雕刻过程中慢慢理清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想要和解。

感恩黄老师和所有伙伴的陪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