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问到,我相信我一定是红了脸的。其实这是个应该被好好回答的问题。
小伙子,谢谢你的提问,原谅我的答案迟到了,现在,我来正色回答你——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港片,杨恭如演老师。学生淘气(恶劣?)打赌老师裙子下面是四角裤还是三角裤,杨恭如大大方方展示:裙子下,是运动短裤。
我受到了一万点惊吓,哪怕是现在,二十多年后了,这样的场景仍然是我不能想象且难以接受的。不过至少给我开拓了一个思路,一个“别那么较真”的可能。
七八年以前,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如果你到了二十岁还没到二十五岁》,一见钟情——用那么犀利的语言把那么多道理,说得那么透彻,关键是,还那么主旋律正能量。我开始追踪作者柏邦妮在各大媒体的踪迹,了解她的状元辍学又北漂然后编剧《红楼梦》的经历,就更喜欢这姑娘和这文章了。
在她的让我一见钟情的这篇文章里,柏邦妮说,任何时候有人问你恋爱过几次,就回答他,三次:一次他爱我我不爱他,一次我爱他他不爱我,还有一次我们彼此相爱到现在。
想到此,我可以不脸红的回答你了:我恋爱三次,一次他爱我我不爱他,后来离开了他;一次我爱他他不爱我,选择离开了我;还有一次,我们彼此相爱,就是我的雨先生,然后有了我们的棋小宝。
我不是敷衍你,是真的,我不是在“套标准答案”,我是刚好“活成了标准答案”:P
我离开的故事是个很美丽的故事(估计可能和我离开时的美丽背影有关),不过想说第二个故事,还想“小故事大道理”回到我教书育人的本行(°u°) 」,先是故事:
故事的开头和你们的差不多,高中时喜欢上一个会踢球会打篮球的男生,迷之迷恋,大学时电话里做了他的女朋友,几个月后的电话里分手了。原因是,他在大学里和别人同居了……
六个点点省略掉我的迷茫痛苦振作过程,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想说的是,十多年后他辗转联系上了我,说他多年来的痛苦自责,并且郑重向我道歉。他说,不道歉,他会一直放不下。
再回头看曾经的那场飘渺的异地恋情,我没什么抱怨的,更重要的是,我很感谢当初的自己是“用心”的,在自己的范围里尽力了,所以,没有遗憾。
年轻时候的爱没有杂质,纯粹。感谢当初的自己,给了自己这样的无怨。可能你在苦恼是否继续恋情,可能你在迷茫未来何去何从。我不能给你指引未来的路,但我可以告诉你赶路的态度:用心,尽力。
就像说过多次的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再一次,给你听——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
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
那轮静静的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