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直觉得去电影院看爱情片是浪费钱,前任系列的前面两部全都没看过的我居然去电影院看了《前任3》。
虽然电影还是有些槽点的,但是看到男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心情,不得不说,就像在荧幕上看到了自己。
两人都忘记了为何吵架,却走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林佳故意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叮咚叮咚地拖箱子,却迟迟不开始收拾东西。在客厅的孟云明明心情焦虑,急迫地想要看看林佳是不是真的要走,却非要装出一副我无所谓,你爱走就走的样子。
一个觉得肯定不会走,一个觉得肯定会挽留。就这样,在林佳迟疑了几秒后还是关上门的那一刻,我听到电影院里的一声叹息。
恋爱中的人,谁没有这个时候呢?
总觉得你要为我牺牲,为我花心思,你要时时关注我,才能证明你爱我。没钱的时候,你要舍得为我花钱;工作忙的时候,你要肯抽出时间来陪我;吵架的时候你要能放下自尊来哄我。如果没有,那是不是就证明你不再爱我了呢?
好像在恋爱中的每个人,都在进行着“ta对我是真心还是假意”的博弈,都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我是真的爱你”的安全感。
如果这点安全你都不给,我还有什么理由跟你在一起呢?
分手,是每个人在恋爱关系中的杀手锏,就像武林高手最后放出的看起来酷炫实则是用来保命的大招。
看似吊炸天,实际却是救命稻草。
贰
分手后的孟云,迫切地想让对方知道自己过得很好,约妹子逛酒吧,再把狂欢的画面传到朋友圈。林佳也一个人实现了两个人最开始计划的旅行,在朋友圈狂刷旅行足迹,自然洒脱。两人都拼尽全力表演着“离开你我会过得更好”的桥段。
然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不禁觉得有点可笑。
一个人的时候,孟云会偷偷看两人之前的聊天记录,翻看她的朋友圈,仔仔细细地查看有没有林佳和其他人在一起的蛛丝马迹;会在林佳容易感冒发烧的换季时间习惯性地为她准备药;会因为担心林佳交友不慎而暗中帮助。
林佳呢,离开的时候故意找借口给对方留下自己的新地址,一次一次地打开了微信对话框,打好了开场白,却又倔强地退出。
这样的场景,分明就是我们自己。
拼命地表现自己的不满愤怒,毫不犹豫大步流星地离开,然后悄悄回头看看对方的反应,时不时给双方准备一个台阶。
但是这时的两个人,好像谁都不想去踩那个台阶。
好像谁先开口就是示弱,就是认输。
叁
或许每个人都当过“情感专家”— 更多的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论他人感情的时候。
闺蜜因为和男朋友有误会吵架了。
我们:“有误会就要好好沟通呀,不交流只会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僵。”
“道个歉又不会少块肉,你低一下头你俩不就和好了吗?”
“你们两个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太不容易了,可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分手了呀!”
仿佛在劝别人的时候,我们是拥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情感专家,打开上帝视角的我们处理所有问题都游刃有余。
深陷其中时,却又几经挣扎。
“这么容易我就原谅了他,万一他下次还这样怎么办?”
“道歉太没面子了,如果他爱我,肯定会主动来道歉的,不然就是不爱我,哼!”
“现在就这样对待我,以后结婚了还怎么办?坚决不能低头!”
我们咬紧牙关跟对方赌气,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最后一丝尊严。
难道不是在跟自己赌气吗?
试想,如果是对待一个普通的朋友,我们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标准会如此严苛吗?
有些时候,我们都把最坏的脾气,最糟糕的情绪,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要么是确定对方不会因为这点伤害就决绝地离开;要么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对方,以加固心中的安全感。
但是不论哪种,对双方的感情多只有伤害,而非助益。
肆
我曾经幻想每个人的脑门上都有一个显示屏,此时此刻,他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会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
比如,你爱不爱我?你的道歉是真心的吗?你对那个女生有意思吗?此类问题,当你问的时候,对方脑门上就会显示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
如果这样,这个世界便没有猜测、试探和纠结。
真实的世界里,有什么可以代替“想法显示屏”呢?
珍惜,和真诚无障碍的沟通。
说白了,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
当我们十分生气的时候,通常只想通过自己提高的音量和不那么友善的言语,来向对方传递“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讯息,有时并不十分理智,甚至造成一番恶吵,最后演变成电影开始的模样。
在此过程中,双方的元气伤的,可能不只一星半点,同样残破不堪的,是由美好回忆堆砌成的两人感情的墙。
冷战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这是我希望的结果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结果那个方向推进呢?
如果给林佳的药是孟云自己送过去的,如果在KTV不故意躲着林佳,如果林佳直接对孟云说:“你来找我吧!”,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相伴几年的亲密恋人,最终成为陌路人。
想起两句话:最先低头的人,不代表输了,是因为在乎;幸福属于厚脸皮的人。
倘若做出了最大让步和努力,却还是无力回天,那时才是说“即使再也不见,也毫无遗憾”的时候。
原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