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试-增量覆盖率工具JaCOCo

1、为何要使用增量覆盖率

代码覆盖率高不能说明代码质量高,但是代码覆盖率低,意味着代码质量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2、增量覆盖率原理介绍

实现原理:效能平台在打包部署成功之后,通知测试管理平台本次部署的需求,分支,环境,应用等信息,测试管理平台根据这些信息比对当前部署分支与master分支的代码差异,然后在用户执行案例后,通过jacoco工具生成本次测试的增量覆盖率。如在测试过程中发现bug部署多次,则最终会合并所有的覆盖率报告。

image.png
image.png

3、精准测试增量覆盖率功能使用介绍

代码覆盖率:代码覆盖率测试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白盒测试技术,是衡量软件测试工作充分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指标。

代码覆盖率是测试过程中已经被执行过的代码占准备测试总代码量的比例和程度,关注执行用例过程中,哪些代码被执行到了,哪些代码没有被执行到。

JaCOCo简述:一个开源的覆盖率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嵌入到Ant、Maven中,并且和很多主流的持续集成工具以及代码静态检查工具,比如jenkins和sonar等。

1、在rancher(容器平台)配置jacoco环境变量,如下示例,(注:配置时端口指定8044,且配置后要确保服务能启动成功)。具体配置如下:
JAVA_OPTS:
-javaagent:/app/data/jacoco/jacocoagent.jar=includes=*,output=tcpserver,port=8044,address=*

其中,output默认为file,不过有2个局限,一是必须停掉应用,二是只能把覆盖率数据生成到本地文件。output=tcpserver,通过这种方式启动后,会同时启动一个TCP服务端,使用lsof -i :2014命令查看端口进程。然后就能通过tcp通信,来获取覆盖率数据,即dump。dump经过TCP通信,将远程机器的覆盖率数据取到本地后,生成jacoco.exec文件,然后可以使用jacococli.jar生成HTML报告。
address:服务端地址;
port:服务端端口;


2、在测试管理平台-测试工具-精准测试配置下配置系统对应的服务、环境、IP

4、JaCoCO

JaCoCo原理:jacoco使用插桩的方式来记录覆盖率数据,是通过一个probe探针来注入。
插桩模式有2种模式:on-the-fly模式和offline模式。
(1)on-the-fly模式
JVM中通过 -javaagent参数指定特定的jar文件启动Instrumentation的代理程序,代理程序在通过Class Loader装载一个class前判断是否转换修改class文件,将统计代码插入class,测试覆盖率分析在JVM执行测试代码的过程中完成。

(2)offline模式
在测试之前先对文件进行插桩,生成插过桩的class或jar包,测试插过桩的class和jar包,生成覆盖率信息到文件,最后统一处理,生成报告。

(3)on-the-fly和offline对比

on-the-fly 更方便更简单,无需提前插桩,无需考虑classpath设置问题。
存在以下情况不适合使用on-the-fly模式:

  • 不支持javaagent
  • 无法设置JVM参数
  • 字节码需要被转换成其他虚拟机
  • 动态修改字节码过程和其他agent冲突
  • 无法自定义用户加载类

全量覆盖率实际操作命令如下:启动jacocoagent->cli包dump生产exec文件->cli包exec生成report报表


image.p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