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孩子在学校某些学科,比如说语文英语很轻松就学好了,可相反的是,数学、物理的成绩,即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努力的去学习但也依然成绩平平。
就这样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学期,导致除了语文英语,孩子对数理的科目产生了厌烦心理,看着孩子努力学习而又提升不大的样子,你也无能为力......
你可能专门请过家教来辅导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孩子的弱项科目能够达到提升,跟别的家长交流的时候也不断请教,我家孩子这科怎么学也学不好,你家孩子成绩这么就这么好呢?
是自家的孩子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有天赋?不是数理的料吗?但是中学阶段不论哪块料都得学好啊,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有一个很大的错觉之一就是认为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就学不好了。
不论是你还是孩子,都是习惯性的去做自己喜欢而且还是擅长的事情,基本上都做的挺好的。不论是你还是孩子,去做对于自己不喜欢且不擅长的事情呢?这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好的呀!
大部分止步于不喜欢了,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不做了;小部分是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去做,就像孩子在学校学某些头疼的科目一样;仅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把自己不喜欢而且还不擅长的事情做好的。
那我们需要怎么样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不喜欢而且也不擅长的科目的时候,成绩能够得到提升呢?我们需要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高效率的学好自己并不喜欢的学科呢?
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孩子,你也很希望孩子能够考高分吧!但这还不够,这不是一个清晰的目标。
就像你刚刚看完里一部超级励志的电影,看完当时满身的热血沸腾,希望能够像主人公一样,但是在第二天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自己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一切还是按照原来的。
即使孩子有“我想要拿高分”这个动机,但是在上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也听不懂的课程的时候,这时老师的言语就像强力的催眠曲。
即使孩子能够强制自己打起精神来,把老师在黑板上的每一句要点都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课后去回顾的时候也还是半懵半懵的,不能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拼命的翻看教材配套的习题解析,实在不行干脆拿同学写好的作业来参考。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改变孩子在学习上的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让孩子看到有效的提升,使自己产生愉悦。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技巧,并且通过这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技巧去学习让自己的成绩得到提升!
你想啊,如果你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想方设法的去提升自己在公司的业绩,你花费了很多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成绩,你也会懈怠,你也会厌倦的。
不仅是孩子,我们也总是把一些比较难完成的事情“忘一段时间再说”。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面对毕业,终于要写毕业论文了,反正还有接近1年的时间,时间还早着呢。
原本是想着把论文任务拆散开来,平摊到每一天要完成多少任务量,每次准备开始写的时候都想着“反正时间还多着呢,明天我再写吧”。
时光匆匆而逝,几个月过去了,你还没怎么动笔,看到同学们纷纷讨论论文修改的话题的时候你才感到期限的迫近,再不写我就要面临毕不了业的风险了,这个时候才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边熬夜写论文一边对自己说“下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一定先做完再搞其它的”,然而情况依旧。
拖延,也可以说是及时行乐,让我们在截止日期之前感受到短暂的快乐与兴奋,让我们暂时脱离了乏味的讨厌事。
更为可怕的是拖延会成瘾,拖延的习惯会让自己渐渐的失去正常的生活工作节奏,最后不再指望能够提升自己,让自己随波逐流,满足于当下。
人们往往是因为不擅长,所以讨厌,但是这件事你随随便便都能够做好,你肯定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的。
你也许已经认识到孩子不能够把不喜欢的科目像语文、英语这样的高分科目采取同一个学习策略。中学阶段还好,考试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靠刷题,按照知识点去总结,孩子也能够把高考范围内的考点给记住。
要是孩子的记忆力不是很强大,我们还可以掌握记忆的小窍门,让孩子更有效率的把知识点和对应知识点的题型背下来。只不过这样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还是独立的不联系体。
但是在中学阶段我们也需要让孩子明白,大学的学科体系很庞大,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了高中的课程。更要命的是学习的时间还少了很多,通过三年的时间去准备一场考试和几个月去准备一场考试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让孩子觉得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特别简单,说白了就是让孩子相信“其实这些科目压根就不难,谁都能学好的”这种鬼话......
学习是孩子不得不做的事情,先让孩子把厌烦、讨厌、不喜欢的情绪扔边上,只管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就好了。转移孩子对某些学科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且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让孩子接受“这个好难啊,我不喜欢不喜欢”并无视这些想法和念头。
当孩子能够去无视负面情绪的时候,孩子就已经迈出了解决方案的第一步,越到后面这种无视负面情绪会成为一种习惯,渐渐的孩子可以无视更多的负面干扰。
不过第一步是最难的,在学校是一个大集体还好,在家的话我们要保证孩子不被我们以及外在的因素所干扰,除非孩子真的是非常非常容易进入专注状态,且专注状态下很难被干扰到。
不然在家里走动的声音、接水的声音、小声接打电话的声音,做家务的声音都会影响到孩子。同时,手机、平板等现在的很多电子设备会很难让孩子专注下来,孩子做着作业一个信息的铃声过来,写写停停的还有心思写作业吗?
在孩子的书桌上,把文具摆好,手机静音,不要震动,不要把手机放在桌面上,桌面上除了需要放置和学习相关的,还要准备水。时间上像上课一样让孩子学习,每小时学习45分钟,余下的15分钟喝水,吃水果,上厕所等小歇一会。
在学习中的45分钟里让孩子屏蔽掉那些“我想看看QQ、我想看看朋友圈、我想看看微博上有什么热榜”干扰学习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要是家庭的教育本来就有这样的习惯那真是极好的,因为专注程度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练习的,越抵不住诱惑越放任自己就越难保持专注,效率也就更低。
效率低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感觉不喜欢的科目很难学,也会带来更多的挫败感。最好能够在哪种家里来客人了的情况下,大人们都在谈笑风生,孩子依然能够专注的进行学习。
教孩子在开始完成作业前,先回想课堂中的内容。先在脑海中回想,别急着翻书。有些孩子能连老师上课写板书的动作、神态和写板书的位置都能够回忆起来,一般在1~2分钟左右就把课堂上的要点内容回想完毕了。
如果课堂上没有及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只是一股劲的把老师的板书抄进笔记本里,那就更需要用心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成绩的长进也不大”的原因!课堂上的知识点根本没有去理解、去思考反思,知识点又怎么会被大脑记住呢?
也许上课记笔记的时候是有些印象的,在下课铃响合上笔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被遗忘的所剩无几了。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孩子在书上做了重点标记,你想想,要是孩子没有在课堂上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根本回想不起来啊。
这个时候需要孩子阅读课本中的内容,确保每一处的原理都理解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般来说,比如物理课本在给出公式之前会有大段的理论介绍,虽然推导公式的过程课本上一般不会有,但最好孩子能够自己推导一遍。
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最好反问这些问题:“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是用来算什么的?每个符号的意义是什么?它是怎么推导得到的?与这个公式相关联的公式有哪些?”
当孩子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深刻的理解了公式的内涵了,从而在相关的题目中能够迅速回想起相关的公式。否则就算是死记硬背吧公式记住了,做题的时候也不太会用。
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拆解为小的知识点一点点的拿下来,回想自己学过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就算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学好,自己学习理解之后也要定期去回想。
可以让孩子养成洗澡的时候,躺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努力去回想这一天学过的知识点。
学生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想着反正是用来考试的,把知识点全都记忆下来就没问题了。这样在面对灵活的考题的时候就会一筹莫展。但想要知识点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迅速回想起来,就要在记忆之前先理解了,先理解后再进行记忆。
理解的意思是指学生从书上,从老师的语言板书中所清楚的最重要的内容,知道是怎么来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是什么、能解什么问题、原理是什么?没有理解,知识永远不会是自己的。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知识点呢?如果孩子能够和你讨论,传授自己学到的内容,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说明是理解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学生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觉之一就是觉得自己看完答案就会了。
前面刚说了理解的一整个流程,要是孩子没有完整的计算过,是不会有很清晰的理解的,或许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我们不能让孩子的看答案成为一个习惯,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
让孩子养成看懂答案再去做题的习惯的话,那就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怎么办,这一般是遇上了重点难点的知识点了,这种知识点一般要特别关注进行“刻意练习”几年来这个概念这么火,想必大家都清楚。那对于不能一口气吃完,需要细嚼慢咽的知识点孩子需要怎么样才能完全掌握呢?
《学习之道》中芭芭拉·奥克利已经给出了一种高效的方法了:
1、解题的所有过程都在纸面上进行,彻底得出答案前绝对不偷看答案,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进行的有理有据,不跳步。
2、重新做一次,重点关注关键的步骤。
3、让大脑休息一下,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发散,让大脑去消化这个问题。
4、睡觉前把这个问题重新过一遍。
5、第二天再来一次,尽快把这个问题重做一遍。这个时候你能更迅速的解题,你对题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经常关注问题中困扰自己的那部分。给自己加新的题目,挑重点题目用第一题的做题方法来做这道题,重复1~5步。
6、“自觉”进行复习。
需要做刻意练习的地方就是解题步骤中最难的那部分,还需要提高这一部分的解题速度。但不要尝试花费大量时间想着能够一次性解决这些难点。这样的话就是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的大脑去消化。一旦这样做了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那本来没好感的科目就会更加的不喜欢了!
高效的学习不是用“题海战术”堆出来的,这里的“高效”是指让自己学会解决不会做或者是不熟练的难点问题,而不是反复做已经学会的、掌握了的知识点。
说白了就是“已经会做的题目以及同类题目就不用做了,自己不会做的题,要多做几遍”。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1、要想让孩子搞定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就需要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让孩子看到有效的提升。
2、需要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让孩子在学习的任何时候接受“厌烦”的情绪,然后把这种情绪无视掉。
3、养成回想所学内容的习惯,洗澡、睡前以及其它空余时间。
4、先理解知识点然后再进行记忆,自己推导公式,讲述、讨论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
5、在写作业的时候不偷看答案。对于重点难点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对付,避免在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它的同类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