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日子像被按了慢放键,连呼吸都带着紧绷感。经济下行的压力裹着生活的重量砸下来,我和几个同事面临调岗,工资大概率要降。作为离异带娃的八零后,手里的工作是我和八岁儿子的“救命稻草”,不敢有半分差池。直到那天和小我12岁的同事聊起近况,才知道看似年轻的她,正陷在比我更难的困境里——宝宝刚满六个月,她已经在打离婚官司了。
一、六个月大的孩子,成了她离婚路上的软肋与铠甲
同事的故事像一根刺,扎得人心里发疼。她和老公是相亲认识的,没有轰轰烈烈的喜欢,只因为“到了年纪”就凑在了一起。结婚第一年,夫妻生活不和谐的问题就摆上台面,她偷偷抹过无数次眼泪,想过离婚,可家人总说“凑活凑活就好了,哪对夫妻不吵架”。后来为了“稳固婚姻”,他们决定要个孩子,可孩子出生后,她等来的不是期待中的温暖,而是丈夫的冷漠和婆家的挑剔。
孩子夜里哭,丈夫嫌吵躲去客房;她产后身体没恢复,婆家却催着她赶紧上班赚钱;连孩子的奶粉钱,丈夫都推三阻四不愿掏。最让她寒心的是,她提出离婚时,对方第一句话不是问孩子怎么办,而是算着“你嫁过来时花了我家多少钱”。现在她的妈妈从老家赶来,帮她抱着六个月大的宝宝跑法院,每次聊起这些,她眼眶红着却攥紧拳头:“我不怕日子苦,就怕孩子跟着我受委屈,可这样的家,不拆了才是真的害了他。”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穷,是你在为家拼命,他却把你当外人。
二、我等孩子上小学才离婚:不是懦弱,是为母则刚的权衡
听着同事的故事,我总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作为传统的八零后,我曾以为“结婚生子、携手到老”是人生标配,哪怕和前夫感情淡了,也想着“为了孩子,再熬一熬”。那段日子里,我一边上班赚钱,一边照顾孩子,前夫却像个甩手掌柜,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连孩子的家长会都没去过一次。
我不是没崩溃过,有次孩子发烧到39度,我抱着他往医院跑,给前夫打电话却没人接,后来才知道他在和朋友喝酒。那一刻我才明白,婚姻里一个人的付出,就像往无底洞里倒水,永远填不满。可我还是等了,等孩子上了小学,能听懂“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但都爱你”这句话,才终于办了离婚手续。
现在我最感激的是前婆婆,她知道我的难处,一直帮我带孩子,让我能安心工作。哪怕和前夫分开了,我也会定期带孩子去看她,不是为了缓和关系,只是想让孩子知道,奶奶的爱不会因为大人的分开而消失。
为母则刚不是一句口号,是藏起眼泪,在孩子长大前,先把自己活成一座山。
三、好的婚姻从不是不吵架,而是吵架后还想一起过日子
身边离婚的人多了,难免会对婚姻失望,直到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多年没联系的老同事,才突然觉得,原来好的婚姻真的存在。
还记得她刚毕业时,和单位的一个小伙谈恋爱,男生会抱着吉他在楼下给她弹歌,她会红着脸躲在我们身后笑。后来他们结婚、生子,她为了孩子辞了职,全职在家带娃。我以为柴米油盐会磨掉他们的感情,可她生日那天,朋友圈里晒出老公转的2000块钱,配文是“结婚十年,他还是会记得我喜欢的口红色号”。
照片里的她,没有因为全职带娃而显得疲惫,反而眼神里满是温柔,那种被呵护的样子,不是装出来的。想想身边那些能把日子过下去的夫妻,其实也不是没矛盾,只是他们知道,吵架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把问题说清楚;赚钱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给对方和孩子一个安稳的家。
好的婚姻从来不是风花雪月,是你懂我的辛苦,我知你的不易,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成“生活”。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总在说“不婚不育保平安”,可其实没人真的想孤独终老。我们怕的不是结婚,是怕嫁错人,怕付出一切最后只换来一地鸡毛;我们怕的不是生孩子,是怕孩子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怕自己成为单亲妈妈后,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要发愁。
可就像同事说的,哪怕离婚了,哪怕日子再难,只要看着孩子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也希望那些还在婚姻里的人,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毕竟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容易,别让柴米油盐磨掉了初心,别让矛盾争吵吹散了爱意。
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是两个人的避风港,只有两个人一起守护,才能遮风挡雨,温暖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