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简单四步,沟通无障碍

关于这本书

我想以书中一个案例开头

在伯利恒一处难民营

难民营的人们向马歇尔(作者)喊,“杀人犯,凶手,杀孩子的侩子手!”

因为,射入难民营的催泪弹弹壳上写着“美国制造”

而马歇尔正是美国人。

难民营的男子说:天杀的,我当然生气!难道你认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排水管,而不是催泪弹!我们需要房子!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国家!

男子说:你知道我和家人、孩子还有所有人在这里住了27年是什么滋味吗?你能想象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哪怕只是一点点?

...

最终,马歇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平息了对方的怒火,男人邀请马歇尔到他家享用了一顿丰富的斋月晚餐。

是不是特别神奇?

这是一本教我们有效沟通的工具书,书中除了方法,还有大量详细案例供参考

先看一份可爱的海报

海蓝姐制作

接下来我们讲讲这神奇的方法吧!

本期领读书友玉玲珑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整理,让我们更加清晰

请看玉玲珑老师所做思维导图


简单总结一下,当遇到沟通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解决:

①观察

客观的观察发生的事

②感受

表达感受,是喜悦、伤心、愤怒?

③需要

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④请求

是请求不是命令明确表达需要对方做什么,如遭到拒绝,不指责和抱怨对方

本图来自百度


再分享个案例

那会我正津津有味的听玉玲珑老师的讲解,突然来了个电话,“你货场这个槽钢咋卖的?”

我为了尽快结束通话,简单快速的回了一句,“你打第二个电话”(我老公的电话)

对方说,“那算求了”当即挂断了电话

我懵了,有点生气,但立刻想到非暴力沟通

观察——对方很着急,没有耐心或时间打第二个电话

感受——因为“算求了”和不礼貌的挂电话,我生气了,但实际上我并没有负责任的解决顾客需求

需要——帮助顾客解决需求,得到对方礼貌和肯定

请求——我回拨电话,平和的语气告诉对方今天我不值班,但现场有人,我老公就在货场,很方便。

以上思考和通话,用了不到两分钟,一点也不麻烦。

同样的步骤,我们可以用在各种关系中,亲子、夫妻、同事、顾客、朋友等,当然,情况、环境、人物、事件不同,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当我们掌握密码,幸福感便来了~

读书会中,我们聊到很多暴力语言

比如——

我们说是为对方着想,但实际说了命令的话语

我们说是为对方着想,但实际并不是对方想要的

不止是脏话、殴打才是暴力,有时候“爱”也是一种暴力,当我们反思到这一点,我想,会是巨大的进步!

海蓝姐说,“我在想,我们读《非暴力沟通》,可什么才是非暴力的语言?什么才是爱的语言?”

她说,“认真的聆听,及时的反馈,细心的观察,客观、中肯的表达,尊重、理解...,都是爱的语言。”

那我们生活中,就多使用真正爱的语言吧,这些语言带着温暖的力量~

在叶子老师的简书中,还看到了她之前的一篇文章,正是回忆了她与一位“特殊”学生之间的沟通,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与倾听,给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客观的提出解决方案,而学生最终收获了好成绩和全班的认可,这与非暴力沟通不谋而合。

最后,来一段春和大哥的分享

“一个小众节目《十三邀》的主持人许知远,常说的一句话:“带着偏见出发”。

从当代人角度看,类似秦皇汉武,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哪个不带有偏见?认真想想,我们带着偏见出生,带着偏见死去,一辈子生活在偏见中——听,只能听到自己理解的意见;说,只能说出自己认知的语言;做,只能做自己认同的工作……

所以,当我们批评别人,或听到别人批评时,可以对自己真诚点——那都是偏见!”

可爱的书友们


哈哈,可爱的书友们,我们下期见❤️

愿世界和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