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钟爱浮夸与喧闹的时代,我就像原始人一样格格不入。
我习惯一个人戴上耳机游荡在起风的小路,沿着那条日渐干涸的长江支流,走一遍,再走一遍,看一遍,再看一遍。听着经过的人们片刻的喃喃絮语,关于它,或者关于他;霓虹在不远处闪耀,小贩的叫卖声隐隐约约,间或几声汽笛划破天空,也甚为悦耳。总觉得,这般人间烟火气,真实地让人欲罢不能。
直到那摊刺耳的笑声铺散在耳边,我面对眼前这群围在一起的人们,第一感觉竟是恐慌与难堪,我如同弃子般落荒而逃,那个时刻,才意识到,自诩为时代弄潮儿的我,也许,从来就没跟上过这个时代。
虽然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现场拍网红短视频的画面,一只麦克风一部手机一个音响,路人自愿担任观众,敞亮的歌声掺杂着欢呼声,还有看似“气人”的人气,便构成了换取钞票的媒介,但是,偶遇的羞耻感,却依然有增无减,就像撞破非礼勿视的场景,涨红了脸,手足无措。
然而,从未刻意了解过网红的我,可能对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我仅仅想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说说一个网红文化“边缘人”的感受。
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很多东西,更快捷的购物,更高效的交流,更舒适的休闲,以及更多元的就业。
而“网红”,无疑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产物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尤其是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流行,让网红,愈发成为一种现象级的职业,司空见惯以至于不足为奇。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故意搞怪,能吸引人,就有流量,继而有曝光率,就能换来更多的粉丝。
于是,无论在灯红酒绿的市井,还是在田间地头,无论是唱跳rap,还是插秧收麦,都可以成为展示的内容,门槛低和虚浮的浏览量,使得越来越多人选择它。
这段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钟美美”,因为传言学校干涉其拍摄模仿老师的短视频而受到一众网友维护,并对学校的行为进行声讨。我偶然也看到过这个小学生的作品,确实很出色。
可这件事情,难道不可怕吗?
环境的熏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网红”越来越低龄化,其受众的年龄层也越来越小。当我听到几岁的小朋友对网络流行语张口就来,学着那些哗众取宠的招数,玩着无聊的恶作剧,我承认,那时候我真的对短视频非常的反感。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体力劳动工作者的就业渠道愈发变窄,越来越多人相信了读书的重要性。然而,低门槛、低成本的“网红”职业却又开始动摇人们的信念。是的,短视频这一文化的发展确实促进了一大批人的就业,也培养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正能量名人,可当它成为一种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存在时,我们必须要反思,让它怎样存在,才是合理的。倘若有一天,搬砖的年轻人都去拍短视频了,我觉得,这个时代,其实并没有进步。
当然,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更好。不能接受并不代表不认同它的发生,再者,一己之言顶多是管中窥豹,仅作参考。
我依然戴着耳机走在我走过无数遍的小路上,尽管草坪的另一端人声鼎沸。听风便无关云月,尊重但无法苟同。
只希望,百花齐放之时,各自都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