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年轻人结婚,很多人都会头疼!
高昂的彩礼费用让无数的家庭手足无措。
但是如果没有彩礼,结婚就会变得简单了么?
其实不然,要知道在我们的隔壁日本那里,他们是没有彩礼这个说法的。
而且结婚是要双方家庭共同承担费用,这听起来是不是轻松多了?
但是接下来的数据,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来看,2023年日本结婚登记的人数大约是48.9万对,这是自二战以后,历年最低!
到50岁还没结婚的比例,2020年男性约为28.25%,女性大约是17.85%。
那为什么他们的结婚率会这么低呢?
其实在他们国家,也有压着年轻人的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成了日本年轻人结婚的“新门槛”,很多年轻人都是被这两座大山劝退了。
第一座大山:高昂的婚礼仪式成本
在日本,结婚虽然不要彩礼,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体面且隆重的婚礼仪式。
根据Recruit Holdings《结婚趋势调查2023》,在日本结婚要举办的婚礼仪式,平均下来需要的费用大约是359.7万日元,折合下来大约是17.5万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仪式本身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日式婚礼对“完美”还有“精致”的追求。
餐饮、服装和服务费是这项支出的大头,而且是没办法压缩得,这也就意味着,你想在这上面省钱,是很难的。
而这些钱,花出去就回不来了,这纯纯就是为了给当地的婚礼产业贡献GDP,也是为了自己的社交体面来买单。
虽然他们再举办婚礼的同时,也能收回一些“份子钱”,但这些份子钱,往往是刚好达到收支平衡,有时候甚至是亏损的。
而且在日本的婚礼上,你收到份子钱还是要给“回礼”的,这个回礼有个专属名词,叫作“引き出物 (精美礼物)”。
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回赠给客人的礼物,价值必须要占到客人给的份子钱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一半左右。
这个跟我们国内婚礼的回礼可是天差地别,我们的也就是回一些糖果或者小礼品之类的,而日本则是一些高规格的有实用价值的商品,比如说一些高档的餐具,精美的玻璃制品,名牌的毛巾之类的。
综合以上算下来,在日本办婚礼,他们多半是为了面子和社交,最终折合下来的婚礼费用,在日本经济低迷的现在,是很多年轻人跨不过去的第一道门槛。
第二座大山:隐形的资产门槛
在日本想要结婚,虽然你不是非要买个新房子才行,但是你没有稳定的住所,是难以获得长辈和社会的认可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近些年经济发展不怎么样,低迷的收入和高居不下的房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日本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年收入大约是300-3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4.6-17万人民币)。而在东京圈新建公寓的平均价格已经突破了8000万日元(约390万人民币)。
很多日本年轻的男性是买不起房子的,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婚恋市场中普遍的不受欢迎。
另外在日本,年轻的女性认为婚姻的风险是极高的。
有项数据显示,日本单亲家庭的贫困率已经达到了50%,其中大部分是单亲妈妈,这是发达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很多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会退居家庭,失去了经济的独立,完全依赖丈夫赚钱养家。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一但婚姻破裂或者丧偶,就会立马失去收入来源,从而沦为“下流老人”。这里的“下流老人”,指的是晚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需要依赖社会救助的老年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日本女性为了结婚通常会给自己下两份保险。
第一份,就是寻找一个收入稳定的男人,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第二份,就是自己也要保持经济独立,或者最少要具备随时能够重新进入职场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那些年收入仅仅只有300万日元的年轻男人,普遍的被拒绝掉了。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年轻女孩不是在“拜金”,她们只是因为社会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不得不这样做,才能对冲这极高的社会风险。
除了这两座大山之外,日本女性的职场规划、婚后对老人的养老与护理负担等等,也是让年轻人恐惧不结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现如今,日本的低欲望和不婚,其实就是日本年轻人对社会的反抗,因为整个社会没办法提供给他们一个确定性的未来,所以他们干脆就躺平或是不结婚了。
归根到底,不是说年轻人不想结婚了,而是他们在理性的计算之后,得到了最小风险的生存策略就是如此。
而在我们国家,我们虽然总是说彩礼太高结不起婚,但真的只是因为这一点么?
我们要给年轻人一个更轻松的生存环境,不仅仅是只关注彩礼问题,更是要解决住房、育儿和女性职场发展等等的结构性问题。
而在生活中,年轻人对社会的期待其实比金钱更加的重要。
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社会对婚姻的期待值远高于年轻人的承受能力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会选择退出游戏。
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公平的职业发展和更友好的育儿环境,让婚姻回归其本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