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以下经历: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涉猎广泛、勤奋自律、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充电学习,努力到感动自己,但就是无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被困于原地,以至于自信心备受打击,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觉得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材料,再努力也没用。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只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认知觉醒》一书里,作者周岭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精华,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一目了然的图示、鲜活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所谓“瞎忙族”“低水平勤奋”的本质,并告诉我们:自我提升不是过度消耗自己,而是通过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一种可以自我掌控的良好状态下,稳步提升,实现蜕变。书中给出了一套让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高效学习养成法。下面是我从这本书中提取的三个简单易执行的学习方法,也是帮助大家迈向深度学习,成长蜕变的第一步。
一、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第一个方法是:在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果断放弃造成干扰的选项。因为目标越清晰,行动才能越坚定。想法太多,往往一事无成。
我的大学室友小北,在一家科技公司做品牌建设工作,她积极上进,向来很注重自我提升,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正能量女孩。上周末见面,她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在最近参加的一次职业技能考试中再次失利,这让她很受打击。用她的话说就是,别人工作的时候我在工作,别人娱乐的时候我在学习,已经竭尽全力,为什么总是原地踏步,不见成效。小北还告诉我,她不仅在努力准备职业考试,还同时学习演讲、写作、钢琴等技能。同在职场打拼的我,很能理解小北追求上进的心情。但是目标越多,往往导致注意力越分散,很难取得突破。
为了避免出现小北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抛开过多欲望,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目标。因为目标越清晰,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这样才容易干成一件事,也能让我们增强信心,去实现更大的理想。
二、找到自身能接受挑战的最佳范围,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
第二个方法是:主动降低学习的强度和难度,把大目标化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
还记得初中入学第一天,英语老师拿出了一份《华尔街日报》给同学们朗读,大部分同学还都是第一次见到纯英文报纸,特别激动,觉得老师很不起了,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于是纷纷效仿,以读英文报为骄傲,但是好景不长,大部分同学都没能坚持阅读,因为实在太难了,一篇文章里能看懂的单词没几个,像老师一样朗读英文报纸的目标也就不了了之了。造成这种半途而废的原因不是同学们没追求、没毅力,而是目标难度超过了能力范围。如果我们把学习目标,从读懂英文报纸,改成每天先要求自己反复朗读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日积月累,读懂英文报的目标终究能够实现。
这种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的方法,能让我们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并有一定掌控感。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也就能够持续成长,获得突破性提升。
三、将“改变”看作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终极目标
第三个方法是:通过五个深度学习的步骤,转变提升,即:获取知识,寻找触动点、深度关联,输出成果,寻求反馈。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我本人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平均每月能读完3-4本书。虽然读书能让我身心愉悦,也时常因某些感悟而引发一瞬间的反思,但反思过后我却很少动笔记录,更不会主动去做出改变。所以这种只关注信息输入,但不重视成果输出的浅层阅读方式,没有让我获得明显的价值感提升。
在读完《认知觉醒》这本书后,我结合书中提到的改变才是学习的目标这一观点总结了原因:其实并非我不努力,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缺失了几个步骤。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新知识之后,我们都要尽量结合自身的学识、经历、立场去延申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解释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再通过写作等方式输出新作品,用以指导实践。因为输出成果、实现提升才是我们读书学习的最终目标。
所以要想脱离“瞎忙族”、“低水平勤奋”的恶性循环,让自己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我们可以:先抛开过多欲望,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然后找到自身能够接受挑战的最佳范围,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逐个突破;最后通过“深度学习五步骤”,在自我掌控的最佳状态下,稳步提升,实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