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了,决定要不要复读的时候到了,我们有了很多判断依据——自己的成绩、一分一档表的排名、厚厚的志愿书,当然,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奋斗一年,然后回来“的心。
复读通过这句话似乎被我描述得挺美好、挺轻松的,但我们都知道,高四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但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走这条路,利用这句话做自己的心态指南,轻装上阵也没什么不好。
最怕的是你做不了这个决定,或者说,无法轻易地做这个决定,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何去何从。
今年,我的一些朋友有这样的烦恼。
六年前,我姐也在这个十字路口。
当年,我刚刚小学毕业,那个毕业季,我们家一直在吵架,或者也谈不上是吵架,只是在争论——我姐要不要复读。
她的成绩当然不好,没有达到二本线;而且她是理科生,再学一年应该会有进步,可以走个更好的大学。这是我爸的论据。
我姐则是从个人感受出发,她是教师子女,高三那年被塞进了师资更好的补班,提前感受到了非人的压力,经常睡不着觉,要服用安定药物,但药物也不太管用。总之,那一年,她是活生生“熬“过来的,再来一年,她不想。
在父母与子女的交锋中,父母可以更强势,孩子可以更任性。不过我爸妈都是比较尊重孩子的父母,不会用强势这招,尤其是我母亲——于是,那年,我姐没有复读,她去了大学,享受了美好的四年。
当时,其实我姐问过我的意见,问意见这件事本身就特别搞笑,然后我更搞笑,我自己都说:“我就是个小孩子,我没什么意见。我有意见你们也不听呀。”
时光流转,又是一年高考季,我因为休过一年学,今年刚上高三,但我的一大波朋友已经毕业了,她们同样会来问我;“要不要复读?”或者说:“我有点想复读。”
这次,我长大了,又是朋友,我的意见可能会被参考。而我本人在可能会影响别人的未来的时候会很谨慎,我感觉自己不敢劝她们复读,也不敢劝她们不复读,这个决定应该是她们自己来做的。
会复读,当时是对成绩不满意。但是文科复读,总感觉有风险,明年不擅长的科目突然难了,连今年发挥的都不如怎么办?
罗翔老师说:“无论做什么决定,我们总会后悔。”
但我们却不得不做出决定。
你需要问自己一句:你愿意吗?“奋斗一年,然后回来”?
要知道,这会是一场血与泪的奋斗,你会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数次落泪,但哭完了,理性告诉你,你得恢复一些血性,然后再去奋战、再去做题。到后面,你可能会规定自己:我先哭个五分钟的。不过那回去的地方也不再会是去年的十字路口,复读的历练会让你更加坚定去找寻自己、寻找未来。
复读,是倔强,是勇气,是坚定的眼神盯着前方的战场;应届,是选择,是奔赴,是想快点去和美好不期而遇。
没有什么谁高谁低,没有什么智慧与否。
如果你已经是牛叉的学生,怎么选,你都会很牛叉。
如果你还不是,只要你有一颗想要变牛叉的心,无论怎么选,都是一段成长,都是一段人生呐!
曾小贤说过,遇到两难时,抛硬币是一个好方法,不是因为随机可以帮我们做出最好的选择,而是因为,当硬币飞上天的那一刻,你的心里有了期待,那就是你从心的选择啊!
奋斗一年,然后回来。如果我们是朋友,无论怎样,我都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