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与pc测试的区别7年后版本

面试过程中,发现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测试经验及技能提升点区别在哪里?

7年前初级测试的时候,关于app与pc测试的区别,我当时回答的特别全面:涉及到功能、接口、兼容性、性能、安全性、界面、安装卸载等方面。
而如今测试多年,目前关于app与pc端测试的区别,深入理解技术细节和测试策略的差异,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一、app与pc端测试的十一点不同特性
1、运行环境与部署

Web 端:
环境: 运行于各种浏览器中。
部署: 服务器端部署和更新。用户只需刷新浏览器即可获取最新版本。一次部署,全局生效。
访问: 通过 URL 访问。

App 端:
环境: 运行于移动操作系统中。
部署: 需要通过应用商店审核、用户下载、安装、手动更新。版本碎片化严重(用户可能使用不同版本)。
访问: 通过设备上的图标启动。

2、架构与技术栈:

Web 端: 基于 B/S 架构。前端技术(HTML, CSS, JavaScript, React, Vue, Angular 等),后端技术。测试主要关注浏览器渲染、网络交互、前后端接口。

App 端: 包含原生、混合、Web App 等多种形式。
原生: 使用平台特定语言(Java/Kotlin for Android, Swift/Objective-C for iOS)。性能最佳,访问设备功能最全。
混合: 使用 Web 技术(HTML5, CSS, JS)开发核心,封装在原生容器中(如 Cordova, Ionic, React Native)。依赖 WebView。
Web App: 本质上是一个针对移动浏览器优化的网站。测试需关注特定框架、原生桥接、WebView 兼容性、设备 API 调用。

3、兼容性

Web 端:
核心挑战: 浏览器兼容性(Chrome, Firefox, Safari, Edge 及其不同版本)。
次要挑战: 操作系统、屏幕分辨率、缩放比例。

App 端:
核心挑战: 设备碎片化(Android 设备品牌、型号、屏幕尺寸/分辨率/密度极其繁多)。
核心挑战: 操作系统版本碎片化(用户升级缓慢,大量旧版本并存,iOS 相对较好但仍有差异)。
挑战: 设备硬件差异(CPU, GPU, 内存, 传感器)。
挑战: 操作系统兼容性(iOS, Android 及其不同版本的行为差异)。

4、安装、更新与发布:

Web 端: 无安装过程。更新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下次访问即生效。发布速度快,成本低。
App 端: 必须安装。更新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或启用自动更新)。发布流程复杂、耗时长(需打包、提交应用商店审核)。审核不通过需重新提交。热更新(绕过商店)通常有限制或风险。

5、性能关注点:

Web 端:
1.页面加载时间(首字节、首屏、可交互时间)。
2.资源加载优化(图片、脚本、样式)。
3.浏览器渲染性能。
4.网络延迟影响显著。

App 端:
1.启动时间(冷启动、热启动、温启动)。
2.UI 流畅度(帧率 FPS)。
3.内存占用与泄漏(影响设备整体性能,易被系统终止)。
4.CPU 占用率(影响耗电量和发热)。
5.电池消耗(后台活动、网络请求、定位、传感器使用不当是主因)。
6.网络状况模拟(弱网、断网、网络切换)下的行为更重要。
7.安装包大小(影响下载意愿和存储占用)。

6、用户交互与设备功能:

Web 端:
1.主要通过鼠标、键盘交互。
2.访问设备能力受限(需浏览器 API 支持,如地理位置、摄像头、麦克风、通知等,用户授权流程复杂)。

App 端:
1.丰富的移动交互方式:触摸(单点、多点、手势)、滑动、长按、陀螺仪、加速度计、指纹/面容识别、NFC、蓝牙等。
2.深度集成设备功能:摄像头、麦克风、GPS、通讯录、传感器、通知、后台运行等。
3.离线功能:更易实现本地数据存储和离线操作。

7、安全测试侧重点

Web 端:
1.传统 Web 安全漏洞是核心(OWASP Top 10):注入、XSS、CSRF、认证失效、敏感数据泄露、配置错误等。
2.浏览器沙箱限制。

App 端:
1.包含 Web 端安全风险(尤其 Hybrid 和 WebView)。
2.特有风险: 不安全的本地存储、不安全的通信、反编译/逆向工程、代码篡改、证书固定、越狱/ROOT 检测、API Key 硬编码、不安全的权限申请与使用、后台服务安全、设备数据安全(通讯录、位置等)。

8、测试工具与框架

Web 端:
1.自动化: Selenium WebDriver (核心), Cypress, Playwright, Puppeteer, WebdriverIO, TestCafe 等。
2.性能: Lighthouse, WebPageTest, Chrome DevTools。
3.兼容性: BrowserStack, Sauce Labs, LambdaTest 等云测试平台。

App 端:
1.自动化:
2.原生/混合: Appium (核心,跨平台), Espresso (Android), XCUITest (iOS), Detox (React Native)。
3.WebView: 通常可借助 Web 端工具或 Appium。
4.性能: Android Profiler, Xcode Instruments, Perfetto, Firebas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GT。
5.兼容性: App Center, Firebase Test Lab, BrowserStack App Live, Sauce Labs Real Device Cloud。
6.其他: ADB (Android Debug Bridge), Charles/Fiddler (抓包), Burp Suite (安全)。

9、网络依赖与离线场景

Web 端: 高度依赖网络连接。离线功能实现复杂,通常通过 Service Workers 等实现,能力有限。
App 端: 更容易设计和测试离线功能(本地数据库、文件存储)。网络切换(WiFi/蜂窝数据)、弱网/断网场景下的健壮性和数据同步策略是重点测试项。

10、用户体验与设计

Web 端: 遵循 Web 设计规范,相对灵活。跨设备一致性有一定挑战。
App 端: 严格遵循平台设计规范(Material Design /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对交互流畅度、手势反馈、触摸热区大小、屏幕空间利用、移动场景适应性要求极高。

11、后台行为与通知

Web 端: 浏览器标签页非激活或关闭后,能力受限。推送通知依赖浏览器支持和服务。
App 端: 可以运行后台服务/任务(如音乐播放、位置追踪、数据同步)。
推送通知是核心功能,测试其到达率、展示、点击行为至关重要。

二、重点关注代码特性

Hybrid App 测试: 需要结合 Web 端和 Native 端的测试策略和工具。特别关注 WebView 的兼容性、性能以及 Native Bridge 的交互。

H5 页面测试: 当 App 中嵌入 H5 页面时,其测试既属于 Web 端范畴(兼容性、性能),也受 App 环境约束(WebView 版本、Native 交互)。

用户体验: 移动端对流畅度、响应速度、触摸反馈、中断处理(来电、弹窗)的要求通常比 Web 端更严格。

测试环境: App 测试对真机设备的需求远高于 Web 测试。模拟器/仿真器是补充,但无法完全替代真机测试,尤其对于性能、传感器、特定硬件问题。

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Web 端的 CI/CD 通常更简单直接。App 端的 CI/CD 需要考虑打包、签名、分发到测试设备或测试平台、处理应用商店审核等额外步骤。

三、测试策略的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 App 端兼容性测试通常需要更多设备和时间投入。

风险优先级: Web 端安全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App 端的性能问题(内存泄漏、耗电)可能导致用户卸载和差评。

工具选型: 根据项目类型(纯 Web、Native App、Hybrid App)选择最合适的工具链。

测试计划制定: 针对不同端的特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用例和场景(如 App 的弱网测试、后台服务测试、权限测试;Web 的浏览器兼容矩阵测试)。

沟通协作: 向开发、产品、管理层清晰解释不同端测试的复杂性、挑战和所需资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