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件事也做不好,怎么办呢?”(焦虑)
“你怎么只想着你自己啊?!你这也太自私了吧!”(愤怒)
“死定了,这回死定了,惨了!”(恐惧)
......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工作压力骤增的焦虑、人际沟通不畅的愤怒、把事弄砸了的恐惧等。这些情绪容易带来心理波动,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身体不适。于是,人们总想着去控制情绪,压抑或宣泄,力图使自己每天情绪平稳。
但是你知道吗?压抑,努力做个情绪稳定的人;发泄,以为宣泄掉就没事了。这都不是正确的方式!长期的压抑会让一个人不堪重负,有时候只需要一根稻草就可以让一个人彻底垮掉;而发泄情绪,坏情绪传递,报复性的消费,暴饮暴食,都只是图一时之快,会带来更加不好的效果。
包钢34岁员工跳进2000℃钢炉,让人心酸:那是压抑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 !
“踢猫效应”听说过吧?那就是一种坏情绪的宣泄、传递,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种发泄的情绪往往使事情变得更糟。你可能会大喊大叫,暴怒,可能会自我伤害,失控……
心理学硕士张维扬在《情绪,请开门》一书中告诉我们:把真实的自己孤立在情绪之外,会让情绪胜过理智,做出更多事与愿违的决定。
张维扬是谁?
张维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中方会员,《新快报》心理专家库成员,深圳市社区康复中心讲师团成员。接受多种机构在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擅长咨询领域:精神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婚姻、情感问题咨询,情绪管理及职业规划,亲子关系及青少年成长咨询。
我喜欢的林紫老师是这么评价他的:认真工作,张弛有度,进退自如。听这样的老师讲情绪,应该是轻松惬意的,因为好的老师是活出来的。
01 品尝,情绪里有生活的味道
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心灵的信使,是来给我们传递信息的,要学会聆听情绪背后的信息,拨开表面的迷雾,看清事情的本质,才能真正释放情绪,解决问题。
张维扬硕士提醒我们,这几点需要清楚:
1.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宝贵的生命体验。
2.“好情绪”有时也会带来麻烦。
3.让情绪自然流动起来,能拓宽生命的广度。
4.对情绪的发泄与压抑,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5.情绪不只是情绪,我们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6.情绪需要被看见,需要合理地表达出来。
例如升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事,自然喜上眉梢;而对一些人而言呢,未必是好事。
我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当得知领导想提拔他当部门一把手独挡一面的时候,他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家人朋友兴高采烈为他庆祝,弄得不欢而散,大家都不明白他怎么了。老婆笑嘻嘻地追问他,他没好气地说了句:“办事不用钱啊?哪那么多钱?”夫妻俩闹了个不愉快。
好几次,他想鼓起勇气跟领导请求让他在原来的位子就好,可又鼓不起勇气迈进那个门,开了那个口。
其实,他并不是怕答谢人情花钱,他内心是怕领导反感他挑三拣四不知好歹,他更怕领导一生气,把原来的位子也弄没了,当然,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主要是怕他上位后无法胜任闹笑话,最后灰溜溜走人。
他纠结了几天来找我聊,果然,如我分析的一样。在了解他们工作性质及内容后,我鼓励他勇敢接下挑战,他愉快地接受了建议。凭他的努力,是可以很快适应新职位的,他缺乏的是信心,不是能力。一番情绪变化,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自信和不勇敢,也细细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02 觉察,放出困在情绪的自己
情绪,是生命力的象征,是一种心理能量,它驱动了行为,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行为。
如上面例子,很多人只认为朋友的升职该高兴,对他的反常觉得不可思议。而一个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最该最需要被提拔,鼓励,不是吗?
他的情绪其实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如果不是对自己有期待,他怎么会焦虑?如果不是对工作的负责,他怎么会怕做不好?
放出被困的情绪,相信他能变得更强,更好地投入工作。
这一点,在《情绪,请开门》一书中,心理学硕士张维扬也提到:对情绪最好的应对是觉察,对情绪最好的处理是表达。简单说就是要:觉察,把困在情绪中的自己放出来。
人生总有很多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态,有情绪是正常的,把情绪从小黑屋里放出来,真正去面对它,觉察它,接纳它。
小优妈妈是妈妈圈公认的会教育的妈妈,她总是那么友善而有耐心,当8岁的小优做错或做出让她不满的事情,她总耐着性子去教育,但小优对妈妈的评价却是“一会风一会雨”,“冰火两重天”。
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这些评价。可能是妈妈忍无可忍、情绪需要爆发了,她声嘶力竭地指责着孩子,还狠狠地打了她,孩子哇哇大叫,她又向孩子道歉!她依旧如之前一样耐着性子教育,孩子一脸的不配合,妈妈的情绪又一次失控......
毫无疑问,小优妈妈素质高,涵养好,所以她总能耐心地教育。可是,她没有觉察到:在教育过程中,她是隐忍的,她把情绪关了起来。一旦隐忍力被用光就相当于触发了发泄机关,失控的情绪聚集,爆发,倾泻而出,而她又急忙收拾烂摊子......如此恶性循环,孩子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也可能出现边缘化的心理特征。
张维扬强调:要向内关注自己是如何产生这些情绪,而不要一味向外推开情绪或把情绪关进小黑屋。
03 收获,你应该拥有快乐的人生
“行为——情绪——观念——认知”这就是正确看待情绪的意义。
我们通过行为看到了情绪,通过情绪看到了内在观念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当内在产生一些情绪、感受时,我们对情绪进行觉察、接纳,可以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我很难过!”“我太高兴了!”“我需要倾诉,需要抚慰”......表达,能让情绪清晰地进入意识,心理能量也一直在寻求可以流动的出口。
如果身边没有其他人可以让你表达,你可以抒写、记录,也可以尝试正念、冥想,把注意力从事情本身转移,更多地关注当下心里的感觉,疏通情绪。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身体,关注身体的反应,跟身体建立了联结,你会发现你活在当下,不再胡思乱想。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饿了冷了病了他会哇哇大哭,这就是他的表达。当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他笑了,这也是他的表达。由于表达,他得到了他要的,满足了,快乐了。
总之,正如张维扬说的:情绪是内在智慧的看门人,善待情绪,智慧才能出来。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收获美好的人生。
学会跟情绪共舞,解除困惑,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
科学认识情绪,深入了解心理学,你会吃惊地发现:原来,心理学这么有趣,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焦虑竟然大有作用,它也可被转化为有效的行为!抑郁竟然是一种高级的情绪......
没事看点心理学,对自己多了解一点点,何尝不是爱自己,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