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来自中国深山老林里的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一说乡村就来个“俺”,大家都学普通话的好么。
我是个穷人,或者说我和我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是穷人,很多人年收入都不足两万。
第一次听说北京租房要大几千的时候都惊呆了,还以为住的是什么皇宫大院呢,结果去了一看,鸽子笼似的屋子,看着都憋屈。那一年的租金够在我们老家买个不错的院子了。
外地人很神奇,一听我们来自山里就来一句:“那你们是不是吃自己家种的粮食?”只能说,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止吹到你们那儿,也吹到我们这儿了,种地更多因为我们对土地的眷恋,而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也在粮油铺子买粮食。
我们的日子很简单,吃饭睡觉干活养娃。年景好,就给孩子多添件新衣服,年景不好,去山里多找点山货,总能把日子过下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么,不外如是。
国家大事我们也关注,内政福利有的跟我们直接相关,外交强大咱看着也高兴,不过俯仰之间最相关的,只有家里的小院子,太大的我们真的没能力管,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
网上好多家长都在为小孩的教育吵到面红耳赤,要不要上兴趣班,上几个兴趣班,怎么优化兴趣班排序……光攻略都能搜出一堆。看看院子里玩泥巴的崽子,我根本不会有那些纠结,村里怎么可能有兴趣班,最多隔三差五跟着他大爷爷写写大字,跟着三姑姑练练绘画。
要说他大爷爷的字写得可漂亮,他本人也是省书协的,就是人有点拧。上次居然有年轻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卖字创收,被拿鞋底拍出了家门。他大爷爷近些年的脾气越来越好了,我们小的时候有次有个人可是被他提着擀面杖追了半个村,要不是那人家长辈出来说好话,另半个村子也能逛一遍。
他三姑姑说那是气节,也不是不懂吧,不过总不是很懂。不一样的人思路总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总有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坚持,无论别人怎么想,自己过得舒坦总是最重要的。
刚刚提着鸡毛掸子把孩子揍了一顿,接到老师电话才知道他三天没交作业了。瞪着站在墙角的娃,还是很生气,又有点后悔,这次下手可能有点重。网上说素质教育,孩子要引导,不能体罚,可是我们都是被体罚着来的,觉得这个最管用。就算跟着书上说的好好说话,也总有气急的时候。晚上买条鱼吧,上次那崽子说想吃清蒸鱼。
日子就这么晃悠悠地过着,对别人家上下几层的别墅当然羡慕,也想让自家小孩可以随时去各种展会参观,要是能经常旅游当然再好不过,但这些都不能实现的时候,早起在自家房子后面看看山下的云海日出,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