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文并非一蹴而就,首先就得有素材。这个倒不难,用心体悟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素材。有了素材,才算刚开始。更多时候,看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也只能干瞪眼,不知从何下笔。
即便下笔了,能写出我们脑海中最初的构思吗?顺着最初的思绪走,能一直写到底吗?与原有的主题相悖,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在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好些问题依旧没有答案,现整理出来,愿与友分享。
1,心手不一
“心手不一”,顾名思义,心中所想与所写有出入,还不小。这种感觉在写作的过程中太常见了。
本来构思好的主题,落笔时,信由笔端肆意挥洒,正如一只脱了缰的野马,无所顾忌。整个写作过程一气呵成,倒是写舒坦了,待猛然停笔,才发现主题偏了。
这些体验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所想与所做之间的巨大鸿沟,想的天花乱坠,待真正做的时候,才知道诸事不易。
想,思索,希望,想要。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即便我们感觉在脑子里已经构思好了文章大体的框架脉络,可想象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更捉摸不定。感觉想好了,也只是感觉而已。
2,思绪泛化
从想到写,这已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思绪总归是落地了,有了依托,不在浮于半空,处于飘飘然的状态。
落笔后,原以为齐整的思绪,现如潮水般一股脑儿喷涌而来,同一主题而堆砌的素材也都被分割成多个子主题,强行杂糅进一个主题也不是不行,人总归还是一个解释性的动物,只是没那个必要。
我又不是只写这一天,这一次。日更是一个需长久蓄力的过程,总归懂得取舍。况且,每天也不是只有日更这一件事,时间、精力也都不允许。另开一篇是最好的选择,既节省了时间,还多了素材。
顺带一提,有时候写着写着,一篇的素材可以开出三篇甚至更多。
3,无穷尽也
当我们把主题理清楚了,那就能写完这篇文章了吗?不,这仅仅是个人意淫的结果。好事多磨,出一篇文章也不见得是多么容易的事。
在书写的过程中,主题偏离了一次,好不容易给圆回来了,以为万事大吉了。这时,长舒一口气,洋洋自得,咧着大嘴,邪魅一笑。不禁感叹,写文也就那么回事,余音久久飘荡。
待再次提笔,哦吼,直通罗马的道又堵了,主题咋又分岔了。捶胸顿足,欲哭无泪,这才谨言慎行,好好悔过。
写作时,主题偏一次算正常了,二次,三次,也是常有的事。
4,如何抉择
写文最糟心的就是离题,我想这是学生时代的梦魇。考试要是离题了,可没时间补救,只好乖乖认命。还不忘在众人面前感叹一番,我就说吧,这次作文肯定离题了。
那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初定的主题与所写的内容不符,那该怎么办呢?是继续错下去,还是重新来过呢?
这两样我都不选,错已经错定了,可又不能违背内心,内容是懒得改了,那只能从主题下手。也不是说不管内容了,当然要进行微调,使它尽可能的与主题契合。
写作的整个过程,形容成一场思绪的大乱斗,一点也不为过。在此期间,要学会取舍,懂放弃。留条后路也是不错的选择,懂得克制欲望,长远的目光更是少不了。
任何事情,无论是写作还是其它,只要我们投入心力,踏实干,带来的成长一点也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