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突然想起我们家的一个场景。
昨天晚上洗刷的时候,我跟奶奶的对话。
奶奶:今天带小宝出去玩儿,回来的时候她有没有哭啊?(小宝每次在外边都玩儿不够,总得哭一场才会回来。)
我:没有啊,今天我打算带她回来的时候,就转移她的注意力,我们一起指着天空,看看星星、月亮、云彩.......我抱着她,一路就这样边走边谈论着就回来了。(小宝还说天上有小二郎呢,呵呵....)
奶奶:嗯,挺好!
就在刚刚,我突然想到我当时回答的时候,想的竟是我自己成功让小宝回家没有哭的小小得意,而不是小宝的感受。忽然很内疚,很自责。
小宝是不是真的是因为成功被我转移了注意力,而没有了不能继续在外边玩的遗憾和难受;
是不是因为再次怕妈妈坚持自己的观点,把她一个人留在外边,才顺着妈妈的言语就这样“走”了;
小宝有没有识破我的“诡计”,因为什么而没有揭穿?
.......
2.
现在想来,其实我当时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的。
可以温柔坚定面对小宝,跟她对话。
我可以问她:今天跟妈妈一起回家的时候,有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没有“疯够”(我们家管出去玩儿叫“疯”)而很难过?跟妈妈回家的路上,一起谈论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就会很开心,不那么难过了?
然后,我再次告诉她:为什么晚上不能一直在外面疯,为什么妈妈一定要坚持这样。(一是玩儿很重要,但长身体也很重要,凡事得适度;再就是设定了原则,妈妈必须先得“言而有信”。)
其次,告诉她:生活中也有很多更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最后,我不会直接回答奶奶的问题,而是让小宝自己去告诉奶奶。
“奶奶,今天跟妈妈回家,我没有哭;虽然很难过,但是在妈妈的怀抱里,跟妈妈一起看星星、月亮还有云彩也很开心;以后我回家来的时候都不哭了,我长大了吧?”
奶奶一定会很开心,我们再一起赞扬她一番,这也会增加了小宝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
现在想想,真的好后悔当初自己的草率和私心,反思以后一定要三思而行。
3.
前段时间,看了《林语堂的说话之道》,里面作者说:
一个好的演说家,在他演讲结束之后,会觉得他的演讲会有四份:一份是他原来准备的;一份是他实际讲出的;一份是在报纸刊登的;还有一份,就是他在回家的途中想到当时应该怎样讲法的。
那么,举一而反三:生活是否也该有多个版本?
一个是我们脑子里、心里想到的;一个是言语行为上真正表现出来的;一个是可以摆在书面上的;还有一个就是反思之后,想到的当时应该怎样做的。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真不该只是说说而已。
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珍惜,去经营。
(ps:是不是不止我,跟别人理论的时候,当时急的面红耳赤,口不择言;事后却想当时要是那样反驳就好了?吵架也会有几个版本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