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是很喜欢的一句歌词。每次听到,想想,大部分的人生也真是如此,难逃意外;但再想想,又像是新听到一样。嗯,可能这就是好歌词吧。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恰逢返程的车厢里,这首歌安静地伴完了全程。与窗外的喧闹不同,全书都直直地给出剧烈的、从头至尾的绝望感,凉飕飕的…那感觉就如同雨果说的: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他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他增添一滴水了。
读完后迫不及待的想要找他的创作背景,扑面而来的都是阴郁的情绪,令人恐怖的悲观。太宰治一生五度自杀,最终在完成《人间失格》后投水而死,所谓自杀的理由几乎书名就昭然若揭,人间失格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小说的主人公叶藏是他悲情人生的幻化,所有的经历也是他的生活写照。
叶藏年轻的时候伪装成洞悉人心的好少年,渐渐他长大了,明知道纸包不住火,他依旧卖笑伪装。从幼年开始,他仿佛就有觉察人心的力量,看得见每个人的欲念,所以导致他所有的生活就像仪式,没有快乐。唯一的那点快乐也是在众人面前不断的出丑让自己成为大家谈笑的对象。他以为自己的小心思没有人能看出,直到被同学点破,他害怕,害怕人类,害怕揭穿他假面具的人类。他不断暗示叶藏心里藏着的那个怪物,人一旦沉迷在一个想法中,就很难脱离,直到叶藏真的这么认为了,并不断朝这个方向走。
离开家后,最可怕的是遇到了堀木,叶藏认为堀木是了解他的人,他可以自由的和他对话玩耍,但是堀木只是把他当做经济来源。他们做的最多就是纵欲喝酒,在不同女人之间徘徊,醉生梦死,麻痹自己。他其实想死的,甚至去殉情,只是没有成功。
叶藏也想过安定,结束一直颠沛流离的生活,幸运的是遇到了祝子。祝子明媚的心灵照亮了叶藏晦涩的人生,几乎快要重生了,直到该死的堀木又出现了。
“我胸中泛起点点温暖,以为自己已慢慢成为一个普通人,不必在以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堀木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最终,叶藏又走入了没有痊愈的心魔,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过去没有灵魂的生活,他的人生更坏了。叶藏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在所谓的“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他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叶藏没死,但是太宰治却投水自尽了。
读它的同时正好也在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幸好有它,一边看一边在被治愈,真想叶藏也有一个懂他的心理医生,或者是女人。听完心理课程,我想它应该缺少武志红老师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和权威期待的力量。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书的封面上写“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这是孤独自卑的叶藏对自己的了解并一直朝这个方向推动。叶藏不断地告诉自己是个怪物,是个不被世间允许的存在,他的人生在充满戏剧化的同时,也充满了悲哀。
怎么改变呢?不妨试试他提出的这两点:改变自己的预言,寻找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给自己制造机会去体验;你想要什么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他们的体验很容易感染到你,这个是扩大自己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
关于权威的期待: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其实本源上是来自父母这个权威的期待。
叶藏是这样写全家用餐的情景的:“在乡下家中,每个人吃饭时都表情严肃,用餐俨然如某种仪式:一家人须得每日三次,准时聚集到一间幽暗的屋中。餐盘顺序要摆放正确,即使并不饿,也须沉默着低头咀嚼饭食。以至于我曾以为,这是在向家中蠢蠢欲动的亡灵们祈祷。我坐在那幽暗房间的餐桌末端,因恐惧而寒战连连,把饭食一点点强压进口中,闷想着:人为何一天非吃三餐不可?”
这是叶藏的原生家庭,父亲作为权威对一家的影响。有一些过于权威的领导者,需要通过打压别人的意志,来捍卫自己的绝对权威。他的建议是:孩子是父母的权威下成长的,其实每个生命最天然的声音都是自恋的,都想做自己,如果父母或者其他权威人物发出的期待是鼓励我们做自己,那就是很幸运的事情。
最好的情况是,权威的任务对你的期待,和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正好是一致的,这个时候你的生命里就会自然的生长,没有多少矛盾。相反,如果这两种期待形成了矛盾,成为两股完全相反的力量,没有多少矛盾。
总之,人生并不是座独木桥,要相信人生可以不断的选择不断的体验,如果不断的体验到什么是快乐,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力会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你会因此变得饱满而丰盛。一个不相信天堂的人是不会升入天堂的,一个不信任幸福的人终究是不幸的。正如叶藏,还有太宰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