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孩子灌输“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的观念?
我的看法是:不,而是要教会孩子区分世界的因果律和概率。
image
因果律就是,我做了A,就一定得到结果B。因果律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肚子饿了,吃了东西一定就饱了。
而概率是,我做了C,我大概率能够得到D,小概率得不到D;如果,我不做C,我大概率得不到D,小概率能得到D。
在世界上,因果律和概率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比如,上了名校就一定有好工作、高收入吗?当然不一定,985高校还出杀人犯呢。
那么,上了名校就大概率有好工作和高收入吗?不上名校,就大概率没有好工作和高收入吗?是的,所有的社会学家的调研数据都支持这两个结论。
再比如,吸烟就一定得肺癌吗?当然不会,我爷爷吸了一辈子的烟,到了90岁,肺都很正常。
那么,吸烟大概率会得肺癌吗?对的,2004年,著名的《英国癌症杂志》显示:一直吸烟的人到75岁时患肺癌的累计风险为14%16%,持续重度吸烟者的风险约为2025%。
有人吸烟没得肺癌,可能是他的基因特别耐尼古丁,而不是吸烟无害。
那因果律都在哪里呢?比如,你切断电源,灯就灭了;别人捏一下你的大腿,你就会感觉到痛;把手机往地上用力一摔,手机的屏幕就碎了。
image
可以看出,往往行因果律的事物都是非社会性的,而社会性的事物,比如,收入、前途、幸福、健康基本上都是由概率构成的。
人是社会的,因此,人要行概率才会生活得更好。
所以,“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这句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要让孩子认清因果律和概率,然后学习孔子的“志有定向”——先立志,然后他自己就有目标和方向,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努力朝目标前进,而不是拘泥于“努力和结果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