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是张雪峰推荐的,大二下学期张雪峰搬来苏州的消息上了热搜,热搜第二天就来苏州开了讲座,我也去听了一下。
讲座中张雪峰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故事力》,已看完,确实是好书,值得一看,推荐。
一本是《如何识别人生陷阱》,不太推荐。
我已经看了五分之四了快看完了,但我还是决定放弃了。
里面讲的道理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懂的,知道的,只是行动上实现与否的问题。
其实道理还是那些道理,只是重新包装了一下,旧酒换新杯而已。
这本书差不多是以一个主角问道的形式通过向一个前辈请教生活经验,书中称为陷阱学(一共七个陷阱),来一步步脱离生活困境的一个故事。
这一整个故事都是为了突显出七个陷阱。
分别是婚姻陷阱,金钱陷阱,专注陷阱,改变陷阱,学习陷阱,事业陷阱,目标陷阱。
这些什么什么陷阱也只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些道理的重新包装而已。
比如说婚姻陷阱,实质上讲的就是夫妻之间相处不要像单身汉一样,还是各过各的,要学会照顾对方的感受,用“我们”的视角来过生活。
金钱陷阱就是说要合理花钱,不要过度消费,学会理财。
专注陷阱就讲我们平时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做事效率不高,比如说玩手机,有事儿没事儿别看社交网络,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要自律。
改变陷阱就是讲拖延症的差不多,讲阻止我们改变的原因,比如说拖延症,完美主义,改变会让人不舒服。
学习陷阱就是讲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不要粉饰和逃避错误,也不要因为几次错误就否定自我,不只是看结果,要学会肯定努力的过程。
事业陷阱这块儿没看完,我看了几次都昏昏欲睡,索性不看了,因为讲的道理大差不差,都是那些大道理。
目标陷阱我看了最后一页的总结,大概就是讲我们不要囤积很多目标,最后却一个也没开始,一个也没完成,不要当收藏家,要当行动家。
从事业陷阱之后我就没看了,我直接翻到最后几页几个陷阱的总结,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最后十几页的陷阱总结完全能概括整本书的内容,是书里最精华的部分。
书中想表达的东西都在后面几页,而整个故事只是一个包装而已。
这些年我看过一些外国畅销书,有好有坏,一些比较一般的畅销书总感觉是为了出书而把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重新包装过后再卖出去。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有几个月吧,写作业疲惫的时候就翻上两页,现在放暑假全力投入进去看,发现挺没趣的,而且我每次读个一两页几乎就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总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自己没什么太大的成长,因为都是我们都懂的道理。
我想要的是基于我的认知上的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论。
也可能是我阅读量上去了,再看这种书自然而然不会有什么长进。
最后总结,这本书完全可以只看最后14页,里面的故事都是为了这七个陷阱(道理)而服务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