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我的简书号——丁昆朋YKPD,大家一起成长。
从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决定选择“从商”,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我不得不选择的结果。大体上来看,世界上的职业划分可以分为:从商、从政、从军。
从军是不现实了,因为身高不行,还有就是成为军人,保家卫国也只是大多数男孩子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已(不是说我不爱国,只是如今是和平年代,国家暂时不需要我),醒了也就不去想了;从政就更不用说了,我压根没有这个“基因”,更没有这个传统,到现在我还只是一个共青团员,并且团费多年不交了。
既然想要从商,不得不开始打磨自己的“做生意”的能力,跌跌撞撞觉得水平还是一般,和周围普通人其实差别也没有多大。
想要做生意你就要和生意做得最好的人学习,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绝大多数人就是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创业”失败的人了。
你能想到做生意最成功的人或者群体是那一个呢?我就不去说人了,因为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榜样,那就试着说一个民族吧!因为周围做生意成功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个都没有,甚至是见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有交集了。
那个民族呢?就是犹太人,这时候你的脑子里可能就会一下子冒出来很多人了。比如爱因斯坦、马克思等等。我们不去讨论他们,或者是羡慕他们,只去问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爱好?
犹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爱读书,一部《圣经》和一部《塔木德》是他们反复、终生要读的书。
世界上图书馆最多、密度最大的就是以色列;图书馆藏书最多、经典最多的是以色列;犹太人专属的“安息日”所有活动都要停止,但图书馆却是开放的。
既然如此,我就找到了世界上最赚钱到底是什么呢?
我找到最赚钱的生意就是——读书。
我知道你会疑问的,很会怀疑的,不得不怀疑的,甚至是看到这里是很会不屑的。有什么自己“读书”很久了之后,依然还是如今这个样子——迷茫、贫穷,更有说服力呢!只能说是你们或者说曾经自己压根“读书”、“学习”、“上学”的概念都分不清楚。
读书其实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也是最划算的生意。你所读书花费的成本是什么呢?时间和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钱。时间你可以去刷朋友圈、去抱怨、去玩游戏,为什么不可以去读书呢?钱就不值得一提了,你吃顿饭花的钱就不知道买几本书呢?
读书当然最划算的是去读经典。那些平淡无奇的词句的组合,其实是成百上千年的考证汇聚而成的真理,是我们的前辈用时间积累下来的智慧。
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改变世界,而智慧是改变世界的最好手段。“最会赚钱”只是犹太人表面,“读书”也只是犹太人的表面,他们要做的生意是改变世界,采取的手段就是积累智慧。
在这个世界读书日的日子我选择“读书”和“赚钱”联系到一起,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把上面两个概念取得连接,拓展自己的认知。
那什么是认知呢?
认知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
技能的差别可以量化,可以通过大量刻意练习去习得,但是一件事情的看法乃至于做法是没有办法量化的。过去我们以为,人和人的差别有很多,是血缘,身份,地域,权力,财富,甚至是运气等等。但是傅盛斩钉截铁地说:
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认知,其他的差别都不重要。这确实有点毁三观。
猎豹CEO傅盛在《认知三部曲》文章中,把一个人的认知状态进行了有趣的划分,一共是四个境界: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首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绝大多数人其实是非常自负的,也是有认知偏差的,成年之后以为就很少读书了,学习了,认为自己认为的世界就是就是全部的世界了。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事情是你压根不知道的,这就是第一种境界。
第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你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吗?我就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啊。其实这并不容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因为我们最近拥有科学思维学习获得的。
人的大脑有一种本能的脑补机制,一般是无法容忍自己的世界是残缺的。即使不知道的事情,往往也要自己想象把他们补齐。
当拥有“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其实你已经能够克服本能,向“不知道”开放了自己的心怀。这也是我写“读书”和“赚钱”概念连接的初衷。
再来看第三个境界是: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这个境界很难,你不仅得明确把握自己的认知,还得知道你所拥有的东西在整个认知版图里的位置。进一步说就是你要知道不如你的人差距在哪里?也要明白比你高明的人高明在哪里?
第四个境界,就更厉害了,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当你对一个领域钻研的时间够长,你对它的认知达到了很深的程度,即使一个难题摆在你面前,刚开始你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事到临头,你真正要做决策的时候,你可能也是在赌,但是你的成功率还是要比那些菜鸟要高很多。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所谓的灵感,所谓的认知差距。你甚至都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策,但是你就是觉得应该这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