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玮莲(原创)

父亲母亲

我最喜欢父亲这张结婚照,还有这件父亲身上穿的毛呢大氅,笔挺、高贵、大气。哥哥结婚时衣物已算丰足了,学纺织识衣物的哥哥还是选了父亲压箱底的这件大氅,依旧是稀罕物呢!在我的结婚纪念日里,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是最好的记念,也送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题记

一早醒来,脑里混混沌沌晃动着父亲当年背着我在村子中间大道上跑趟的情景,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我那时大概八九岁的光景,因了感冒头疼,父亲背着我在门前的大道上跑趟,平日忙碌的父亲过于严肃,似乎连跟我们说话的功夫都没有,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是难得的,这个情景温暖着我成长。父亲的脊背,如故乡的记忆,随时会给我些许的精神慰藉,失落的谷底往往有弹起的跳板,有父亲宽厚的背,人生不惧。

幼时,农村各家都在栏里养着一到两头猪,粮食不足,人都吃不饱的年代,舍不得喂猪,野菜便成了猪的主粮。我的老家,北临渤海,海边有大片的盐碱地,盐碱地上盛产黄西菜,从春持续到秋,都可以捋到,并且可以晒干储存猪一冬的食粮,粮食不接济时,人也吃,可以用蒜泥拌着吃,可以掺上面做成面团子吃。少时不识愁,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

农闲时,我最喜欢跟着父亲去北海边捋黄西菜,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地,生长着特有的植物,偶有海水潮上来的嘎啦皮,没有一点现代工业化污染和垃圾,成片红绿相间的黄西菜是家乡的一大景观,也是幼时美的启蒙。我喜欢赤着脚丫子,满地里跑着追蜻蜓,挖蔓菁,父亲从没有呵斥过我的贪玩。蔓菁的根甜丝丝的,大都指头粗细,可以剥了皮吃。可那时一直奇怪咸咸的泥土地怎会长出甜甜的蔓菁呢?待及上学学到“广阔”一词,便联想到那片盐碱地的样子。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世界啊!玩够了就帮父亲收一堆一堆的黄西菜,抱到车子上。

父亲推着单轮的推车,去的时候我可以坐在上面,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回来时,车上装满了黄西菜,要想坐上,就得常常和父亲撒娇使赖了。父亲每每这时就装作看不见,但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把车顶上的黄西菜向四周扒扒,把我抱到装满菜的车顶中间,自然就挡住了父亲的的视线,推起来就更加吃力了。父亲忙于一家人的生计,难得挤出空闲捋菜,尽量多捋些,尽着车子装到极限。一路父亲的背都是湿的,我坐一会,歇过来,就自觉要求下来跟着跑。但坐车子的诱惑始终抵挡着捋菜的辛苦,何况跟着父亲半路上偶尔还可以吃到那时难得的零食,我在跟行中还练就了以后步行远路的耐力。

记得幼时村子外,田野间总是有很多的沟渠,建有水闸,有看守闸屋的人。村东的一条大干沟一直通往了北海滩,我们就是沿着这沟渠东侧的路去北海滩,这是一条重要的干渠,水闸的旁边盖有一个小屋,住了看闸的人。父亲和看闸的人熟识,这闸屋,也就成了我和父亲的歇脚之地。看闸的人总要沏一壶茉莉花茶待父亲的,我坐在一边听他俩聊些时事还有南村北庄的趣事,这时的父亲一改在家里的严肃,随和了好多,可这样的时光一年难得一两次。那时父母永远在为一家人的吃穿用忙碌着。在看闸的人这里,我偶尔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点心和糖块,即使没有我最稀罕的这两样,看闸人也总会翻出孩子喜欢吃的东西来,所以捋黄西菜不管多晒,多累都是要央告父亲跟着的。如今那个闸破旧着荒芜在那里,沟渠里没有水,常常有些塑料泡沫垃圾,屋子破败着,北边的盐碱地,化工厂林立着,天大多是灰蒙蒙的,更不见了成片成片,沟沟渠渠上的红绿相间的黄西菜,现代的文明无孔不入。现如今要吃到上了餐桌的没有污染的黄西菜,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转眼,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经历了风雨的岁月,回望父亲的背和小推车是那样的温暖。父亲上周刚过了81岁生日,父亲的胃口一直是好的,腰板是直挺的,牙齿吃东西钢蹦脆,左腿因为当年帮邻居搬东西落下点小毛病,现在有点疼,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而母亲总说他体重太大,吃的过量,担心身体出问题,我和姐姐就劝母亲,这么大年龄了,能吃也是口福,随父亲的愿吧!父亲听我们帮他说话,就偷偷地乐。并且总说我不好好吃饭,不如他壮实,我就笑,我从小不好好吃饭,不也长得挺好的吗?他仍旧反驳我,你是不干出力的活。兄妹四人,只有我是和父母拌嘴的孩子,因而也得了父亲更多的疼爱。

母女父女都是一生的缘,感谢父母健在,感谢上苍的佑顾让我时时觉得还是孩子,五十了还可以和八十多岁的父母斗嘴。

父亲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总是外出干活,给邻居、南村北村的人,打墙盖屋,以前叫瓦匠,现在叫建筑工人。还是觉得以前的称号更有内涵,看到“匠”字,就想到技艺熟稔和高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切似乎成了速成品,匠人的精神似乎荡然无存了。

记忆中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忙于生计,父女之间很少交流,因为父亲干得一手好瓦工,远近村子的人都爱找他干活。垒墙盖屋,结婚生子是农人生活的主题,努力的目标,家里常常有人来请父亲去帮着规划合计垒墙盖屋的事宜。父亲不但活好,还算计着给人家节省,那个年代物质匮乏,都是算计着过日子,人们总是感激父亲的厚道实在。每到逢年过节总有人拿了礼品到家里来看看,我也渐渐懂得那就是人情往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时时有稀罕的食物,父亲给我的是一种富足和优越,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一种精神的,觉得父亲在做着一件很光彩的事。但父亲性子直爽,认真,也往往得罪人,活有一点瑕疵就让人家重干,有一次人家那墙都垒了一大半了,他瞅了瞅有点斜,二话没说就推倒了,因这些事常常得罪和他一起打帮干活的人,有了些闲话,传到母亲那,母亲就过于要好,就常抱怨父亲不懂世故,净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总为这些闲事产生争执。我因为小,又和母亲亲,也渐渐觉得父亲的不好。随着成长,有了是非观,自己也是一样的率性直爽,觉得父亲并无过错,渐渐就理解了父亲的耿直。

我参加工作那年,父亲忽然念叨他以前的工作单位——抚顺建筑公司,还找出他的工作证给我看,记得他那时的工资是六十四元,时间是六二年呀!我惊奇得睁大了眼睛,说:“那你怎么舍得回来呢?怪不得母亲抱怨你一辈子。”以前只知道父母和大姐都在东北来,困难时期,好似是因奶奶一个人在老家,就写信要他回来,在未和母亲说的情况下把户口起出,就通知母亲回老家,毕竟是姥爷费好大劲把父母搬弄到哈尔滨的,日子正有了起色。自此父母之间有了嫌隙。每代人都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吧!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取舍中,也难说对错啊!

上了年纪的父亲也许是有点后悔了吧,我有了正式工作或许是高兴了,说起他以前的事,在抚顺建筑公司经常有技术大比武,父亲都是榜上有名的,说起来是那样自豪,父亲也有自己的辉煌呀!

在母亲的眼里父亲是比较笨拙的,农活总干得不是很好,可在我眼里父亲有父亲的巧,垒墙盖屋却是无人能比的。现在八十多岁的人了,院子收拾的井然有序,房前屋后,整出一畦一畦的地垄,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大豆和花生,实惠美观。那天我回家还偷偷跟我说:“你给我的钱,我都没花,都在那放着呢。花不着,我有钱。”他说的是他那退职补助,每月三十五呀!我曾打电话问过抚顺建筑公司,“别的单位补助都好几百了,你们怎么不涨啊?”回复说是效益不好,在职的都发不下工资呢!我跟父亲说“你四个孩子,不用他们养,我们养的好。”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父亲更喜欢劳作了,开始我们做子女的都烦他开荒种地,家里啥都不缺,干嘛弄那些东西,让人笑话。每次都答应好好的,每次都是照干不误。唉!人不管啥年龄有事做总是好的。有一年,父亲说要写字,我给他弄了笔墨,母亲嫌弄的到处是墨,不让他写,不了了之。父亲在侍弄这些农活中或许是一种快乐和价值吧!

父亲在门前屋后种植了一些胡萝卜,因为干旱长得很小,那天嫂子说好吃,并自己从缨子上剪了许多小萝卜,父亲问我要不,我说上次拿的还没吃呢,嫂子说:“她早吃上了,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面痘痘,甜,味浓,看,我又弄了一些。”嫂子总是说的父亲爱听。父亲说吃胡萝卜好,胡萝卜赛人参。无非是劝我拿点。我说就拿一点吧,父亲立马拿了刀子给我削缨子,还说挑长得好看的给你,不好看的我吃。我走的时候因为母亲给准备太多的东西,他好式看着我带他的胡萝卜来没有,回家我把地瓜和胡萝卜一起蒸了,这两天我天天吃胡萝卜,喝玉米燕麦粥,全是无公害的亲情牌食品。

八十一岁生日那天,我偷偷和父亲开玩笑,“娘说你一辈子不会种个地,老来这小菜园怎么侍弄的这么好呢?”父亲笑笑,“那时哪有这个心,你们要长大,要上学,哥哥要娶媳妇,还有那么多人要盖屋垒墙……,唉!瓦匠的活是干不了了。”或许那是父亲心中的一个结……

天下的父亲,无言的父亲……

作者

作者:玮莲(孙志华),高级讲师,热爱生活,爱美的一切事物,喜欢大自然,平日喜欢随意写写文字,分享给朋友们,传播美和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明节前两天,是我们全家如约回乡下上坟的日子,父亲去世多年了,母亲离开我们也...
    孙学忠阅读 9,716评论 68 217
  • 前言 七月八号,即农历的六月初六日,是父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 在古代,父母仙逝,子女要守孝三载,如...
    打着雨伞去散步阅读 3,863评论 3 3
  • 我的父亲 2012.6.17父亲节 一直想写一写我的父亲,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从何写起。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
    深深的海洋阅读 2,880评论 0 0
  • 漂泊异乡,尘世繁杂,悲喜难料。一转眼我也到了不惑之年了。国庆节前夕,父亲打来电话说他病了。我才忆起我已经有好多年没...
    有意思的月亮阅读 3,671评论 2 17
  • 随着共和国的诞生,艰苦卓绝的第一代广北人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和赤诚之心,挺进广饶以北的盐碱荒滩,披荆斩棘,开垦耕...
    车友李光辉阅读 4,59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