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最喜欢的季节,那肯定是秋天。或许因为我是秋天出生的,或许因为我出生的地方四季分明,而秋天格外美。记忆里小学三年级开始,偶尔要从家里经过差不多五里长的乡间小路去上学,在离家里差不多两里路远的地方,有一颗枫树,一到秋天,叶子像火似的红。 周围都是枯黄的草,一副衰败的样子。早晨出门时,远远就看见这颗树如火似的傲立秋霜中,无疑点亮了我上学的路。这是我对秋天最早最深刻的记忆。
上了初中以后,课业的压力逐渐加大,快乐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对于秋天也更是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了。到了上大学,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城市去了厦门,一个一年只有“夏” 和“ 冬” 的城市,秋天似乎只是书本上描述的风景;后来去了深圳工作,也是如此;渐渐的秋天的记忆慢慢淡去。 昨天出门,走在伦敦的公园里,似乎小时候对于秋天的回忆就像电影倒叙一样,慢慢的“闯” 进了我的脑海。或许让我忍不住提起笔来写的伦敦的秋天,不仅仅是勾起我对秋天的回忆,更多的是童年时期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其实伦敦的秋天到处都是,我们学校有一块硕大的草坪,草坪两边有些枫树,枫树的渐变色无遗是校园里最美的一道风景。偶尔草坪远处有几个人走过来,此刻大风刮起,枫树沙沙作响,枫叶也随之起舞。火红的枫叶优雅的旋转几圈,落在了嫩绿的草地上。然而,这么美的秋天,我在校园里却无暇坐下来多欣赏几分。只是匆匆的从这个讲座去赶下个讲座,这个小组讨论赶去下个小组讨论。
自从在爱丁堡扭伤了脚后,回到伦敦,那个爱运动的我估计还在爱丁堡,没跟过来,我竟然成了万年宅。昨天终于我找了个正当借口,可以出趟“远” 门走走,得以好好体验一下伦敦的秋天, 和我的一位台湾同学约好去看“ Affordable Art Fair" 。 这个展览,有点类似于文博会,但也不全部相似,主要集中在展览一些小众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且这些作品的价格比较亲民,所以叫做“ Affordable Art Fair", 所以你看英文就是这么直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文诗句翻译成英文,那种意境美就没有了,因为英文太直接了,就像他们的人一样。
参加艺术展的大多来自欧洲和英国本土艺术家,少数亚洲艺术家包括日本,韩国;好像我没有看到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不知道为什么。展示的艺术品以画作和摄影作品为主。说到画作,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水墨画,没办法,我真的太喜欢那种意境美了,所以我一直期待能在这个展览上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展出,但是很遗憾的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伦敦这种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确实是挺多的。一方面鼓励了艺术家继续创作;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刚好最近,专业课讲到英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从1997 年以来,英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从正式设立到不断改变和优化,政府也是一直积极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其中仍有很多弊病,也有来自各方的批评,但是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各方面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很多艺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投身了艺术 “商” 海。
因为艺术展就放在 Battersea Park, 所以逛完展览后我们就开始逛起了公园。伦敦有很多的公园,海德公园虽然闻名遐迩,但是这个Battersea Park 的风景也不赖。正值秋天,公园的颜色很丰富,从绿色到黄色,橙色,红色,紫红色,这个季节绝对是写生爱好者的最爱。走进了公园,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时光顿时进入脑海。
公园里,有人逗着狗,小狗蹦蹦跳跳,掀起了一地的枫叶;小孩笑着闹着,有的踢着球,有的骑着自行车;在河边,有人支着帐篷,爸爸在旁边悠闲的钓着鱼,妈妈在河边看着书,而小朋友在河边扔着小石头。路边的椅子上,有人坐着,望着河边发着呆,她们的脚下踩着一片秋。 想起小时候,秋天捡许多枫叶夹在书里,小伙伴相互比着谁捡的枫叶最美;初霜的天气,去河面上拾起一块冰,用稻秆对着冰吹气,直到吹出一个小孔,然后用稻秆把冰穿起来,高高兴兴的拿回家。小时候,快乐永远是简简单单的。
今天正直国内霜降,和大家分享一些秋天的小故事;伦敦的秋天很美,我想我的故乡也一样。在此,祝大家霜降快乐,永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