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笔记本时,无意间看到笔记本上曾经写过一句话:勇敢的去做让你害怕的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虽然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摘抄的这句鸡汤了,但回顾最近经历的事情,再来看这句话时,觉得它仍然是碗鸡汤,但好在添加剂放的不多,喝着的味道还不错。
前两天我一闺蜜报名去做公司三周年年会的主持人,情理之外预料之中。情理之外是因为她的保密工作做的严丝合缝,连我事先都不知道。预料之中是我相信这事要是发生在两年前,我敢用自己的头发丝去赌她绝对不可能主动报名参加,现在之所以能预料,是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她在这两年间的改变,不断的挑战不适区,不断的突破心理防线。
话说回来,为什么人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害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来源于个人的无意识,与个人经历有关。就如自己曾在某方面尝试失败的话,再面对类似的事情时,心理有阴影就越容易认怂。
我的另一朋友,原本很不喜欢的爬山,但是交上我这样一个喜欢爬山的朋友,有时候也就不得不被我软磨硬泡的拖到郊区去爬山。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爬海拔900m左右的一座山,才到山脚下她就开始嚷嚷着太累要放弃。我是一个直性子,看到她这样也是实属正常,也没有耐心搭理她,就把她扔给其他朋友照顾。后来我在半山腰休息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从山谷传来喊我的声音,仔细一听辨认出来居然是她的声音,感到太意外了。原来是其他朋友的一路鼓励和陪伴,让她一点点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最后她破天荒的第一次爬上山顶,她跟我说,以前一直听你说站在山顶看到风景有多美,那时我就是自己想想而已,现在才发现,原来想象与实际差别太大,当你没有身在其中,想象也是可以骗人的。
我想,所谓的“不知者无畏”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不知道,没有经历过,就不会害怕。
之所以会害怕还有一种可能是与个人性格有关。那些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做事严谨细致,自我标准很高,他们坚信明天的自己一定要比今天的自己更加优秀。因为这种深植于内心的性格特质,所以当他们去面对事情时或者接受一项任务时,会下意识的去判断成功的概率,而且这种对成功的标准还不是别人来定义的,是他们自己来定义更高的标准。当自己心中的标准与可实现的能力之间差距太远时,他们宁愿选择放弃,也不会去打毫无准备之仗。
前半个月我在负责一个中高层访谈的项目,当时做项目方案的时候,心里就对访谈高层发怵,自己想的就会很多“万一访谈不出来怎么办”“万一高管不配合怎么办”等等,当时就这个事情我还跟直属领导产生很大的分歧。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必须要保证目标达成,如果因为我的问题而导致达成失败,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当两周的访谈结束后,效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回头再来看我当时的心态和情绪时,其实就是在能力与期望标准之间不匹配之下造成的信心不够。
每个人因经历不同,特质不同,则会有不同的让自己害怕的事情,那么如何突破心理防线,让自己勇敢一点呢?我觉得有三种方式可以尝试:
1.断言。究其心理学本质,其实它解决的就是断言问题。简单的来说,断言就是你对自我的认可,不停的对自己进行暗示,鼓励和加油,要时刻相信自己。
2.准备充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这几年的工作当中我看到了太多的人靠着努力一步步实现自我成长,活的越来越洒脱和自由。每一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是团队成员数十次的推演和测试,每一场精彩分享的背后,是至少提前两周开始进入挑灯夜战的备课。准备充足这四个字,看似太普通不过,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却正如“我们都知道的那些人生的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一样,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会明白这个词的真理,当准备充足到从刻意练习变成自然流现时,害怕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让人害怕的那件事情本身已经被征服融入成身体的一部分。
3.保持平常心。我的经验是越到开始做让害怕的事情的时候,我越会保证自己要休息好,比如在每次分享前一晚,我绝对不会看大纲,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杂书,以此来放松自己的心态。大脑的放松和心态的平和非常重要,人越紧张越会让身体处于僵硬甚至是当掉。
我记得5月中旬的时候,领导突然告诉我她应该替我答应了南京分公司的邀请,会过去给那边的同事做内训。当时我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当时我的手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要开展,一旦要去南京,意味着我必须要挤出时间来进行准备,除了时间紧急外,还会分散我很大一部分精力。当然被告知这个消息的同时我便迅速做出评估,这次的出差一旦做好了,对我的影响力的建立将会是很好的机会。7天左右的时间,分享内容的大纲,前后出了7版,每一版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关键信息和提示,反复数次的实演和心演后,踏上了去南京的旅程,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此次内训反响热烈。
成功挑战过不适区的人最后感受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此而已!在当时的情境下,用短视的眼光去看待时,浮现在眼前的,刺激大脑神经的,影响个人情绪的,是忐忑、是紧张、是不安。可是当真正抛开顾虑投身其中,自我感觉一点点在变得更好时,在收获耕耘后的硕果时,会被意外,骄傲和勇气所围绕。
就如我曾在访谈一名VP之后,得到意外的收获,“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让每一天都要过的有意义”这是他在今年40岁时悟出来的人生感悟。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比访谈本身更有价值,能在大好年华里从一位阅历丰富的前辈那里得到人生感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更是一种警醒。
害怕只不过是个纸老虎,看似威猛吓人不敢靠近,但实际上当你做好心理建设,鼓足勇气上前准备奋力一搏时,才发现它不过如此,一戳就破,就得看我们当时有没有勇气伸手去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