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这本书让我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命运,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握命运。
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以及历史的铁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否定了宿命论,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就能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袁了凡,童年丧父,母亲让他学医,既可以养活家庭,也可以用医术来救济别人。后来,他在慈云寺偶遇高人孔先生。孔先生告诉袁了凡,其仕途发达,命里官运亨通,并且明年就能考取秀才,对袁了凡拥有做官的命却不读书求取功名感到很奇怪。于是,袁了凡重燃读书考取功名的想法,之后他的人生境遇与孔先生所测算的命运毫厘不差,由此他更坚信命由天定,终日消极懈怠。
后来,袁了凡去参访云谷禅师,由于心如死灰,了无生趣,所以他与云谷禅师一间房里相对而坐,接连坐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也未曾说过一句话。云谷禅师对此颇为惊异,认为他悟性极高,定力非凡,就问其缘由。于是,袁了凡说,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孔先生所推算论定,一生的得意和失落乃至生死大事,都有了定数,且二十年来没有丝毫差错。即使想要妄想,也没有什么可以妄想的。
云谷禅师说“我把你当作豪杰来对待,你原来却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对于云谷禅师的讥笑,袁了凡忙问其故,云谷禅师讲授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的立命之学。
云谷禅师又说: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说过,所有的福泽,都离不开内心;只要能够从心出发,没有是无法通达的!从自己内心出发去求,不单单能求得道德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利禄,内外都可以兼得。
云谷禅师还说:《易经》也是帮助那些德高的人谋算的,教我们求得吉祥,避开灾难。如果天命是不可违的,那么怎么去追求吉祥以及避免灾难呢?
由于袁了凡先生,对云谷大师的话深信不疑,并按照云谷大师的教导行善积德,最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才有了这本《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顾名思义,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关于“改过之法”,主要论述了在行善积德之前,须先端正自己的心念,将自身缺点改正。袁了凡先生说,人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须发勇心。所谓改过,要真真正正地从事上改过、从理上改过、从心上改过,并强调一个人在改过上下的功夫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积善之方”,袁了凡先生列举了大量事例,充分说明了《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关于“谦德之效”,袁了凡先生举“天道”、“地道”、“鬼道”、“人道”为例,以说明宇宙间的事理无不抑满扶谦。
本书作者袁了凡,生卒年不详,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原为学海,因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从此,袁了凡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为“了凡”。
这本书虽为家训,但书中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深受世人喜爱,故后被改名为《了凡四训》。全文理论浅显,但却字字良言。
我觉得《了凡四训》这本书,让我们彻彻底底地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然后教会我们改过之法、积善之法,最后告诫世人要谦虚谨慎、恭敬卑下,就会有福报,就会有无量的功德。今天的人们,多内心浮躁,需要学习,需要自修。
我是@堂堂说,资深HR,专注职场经验分享及职场类书籍评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