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科学研究说:坚持一个行动,关键在头三天;如果能坚持21天以上,你就能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
我是3月4日来到简书,到今天,在简书上已连续写字26天。说连续,还不够严谨,因为其中有三天,我因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没有网络更新,而改在三天后一并更新。
我还不确定,我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我只知道,如果我哪一天没有写字,我一定会有还剩下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完的感觉。
从最初的热情,到后来的刻意,然后是想要放弃到现在的自然而然。这个习惯的坚持比想象中的更长久,那种对文字的欲望比以往来得更加强烈。
以前,我虽然喜欢写文章,但都只是在有灵感的时候,才会下笔写在点什么,但如果没有灵感,我丝毫不会有动笔的欲望,而且我总是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没有灵感的创作是一无是处的。
就这样,我的写作时断时续,有时候好几个月也不会写一个字,哪怕偶尔有一些想法,也不会试图把它们记下,然后延伸成一篇文。
“千字文”,这个词在许多人的文章中出现,频率还很高。但我决定每天坚持,也许,但至少我可以单纯的专注这件事情,哪怕写出来的语句会是多么凌乱,哪怕初稿会多么不堪入目,我质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坚持去做自己一直喜欢的一件事情呢?哪怕每一天只专注两小时做这一件事情都已足够。
从前我给自己的找的借口是:我每天好忙;今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我毫无灵感……
当我决心每日必写千字文的时候,其实无形中给了自己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我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以上的借口就会变成:我其实有大段大段碎片的时间可以利用;为什么一定要发生什么才可以写呢?难道脑子里就没有一点想法或者回忆里的零碎片段?灵感在写作面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么多优秀的作家难道都是靠灵感写出来的佳作吗?不是的,他们每天都在输出他们的想法和文字,他们在不断的量的进步,修订,润色中,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创作出了令人称叹的好文。
我给自己的借口就像是没有根基的小草,风一吹就倒了。
于是,我在简书扎根了,把写千字文当作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
在此过程中,其实并不十分顺利。一开始还有很多要说的话,可是越到后面发现可以写的可以想的,越来越少。我会因此逼迫自己继续敲打,哪怕思维混乱,经常打出大段的文字,然后慢慢删除。
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要写什么了。我就看别人的文章,然后从别人的文章、语句甚至标题里寻找灵感,别人从这个角度写,而我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其实文字对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也写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在文字里回忆和自省似乎多了一层涵义,它变得更加理性和清晰。
到现在,我不能说写作已变成生命里的习惯,但至少,它看起来那么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