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快一年时间没发过工作相关的朋友圈,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随心所欲的发朋友圈。一时兴起编辑了一段文字,点击发送的前一刻,脑子里便会冒出奇奇怪怪的意念
现在是上班时间,这个点发是不是不太好?
同事看到了会怎么想?客户看到了会怎么想?合作伙伴、投资人呢?
今天发的是不是太多了?
别人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工作不努力?
...
等所有这些念头一一过完,左上角点了个返回,放弃发送。心里想着,还是等下班的时候再说吧。等到那会,要么忘了,要么已没了兴致。朋友圈的英文名 moments 甚至比中文名还要到位,所有的内容就是此时此刻,兴之所起,过了也就过了。
这些已然成了常态,对整个朋友圈生态来说,是个极其不好的信号。现在大家在里面秀工作、秀加班、秀努力、为公司营销,有自愿,也有迫于无形的压力。这是个奇妙的社会心理现象。
有时候很想去到一个朋友就是朋友,工作就是工作,媒体就是媒体,网络就是网络的时代。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被移动互联网裹挟着汇聚到了一起。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为什么删朋友圈],(http://www.jianshu.com/p/323615879fcd) 其中有个评论很有意思
会删朋友圈,因为自己在进步,不想让后来认识的人知道自己曾经多么幼稚。但不会删QQ和微博,因为QQ记录过去,有一起长大的朋友,记录重要的事情。微博是大广场,反正谁也不认识谁,有时候傻逼兮兮的也挺好玩。
现在微信出了一个「仅三天可见」的功能。我在想微信的 PM 是想通过这个去激励用户发更多的朋友圈,你看啊,仅三天可见,你也不用怕被挖坟、被嘲笑、被说刷屏了,我已经帮你解除后顾之忧了。
但实际上这个功能简直把朋友圈的环境更加恶化了。你能在朋友圈想起某个人的几率是好几天一次,你点进 Ta 的朋友圈,结果是「三天可见」,你点了又一个,发现又是如此。这种习气有传染性,为什么你只给我看三天我却给你看全部?这是常见的用户心理。
更严重的是,往往那些为了丰富朋友圈内容,顶着极大社会心理压力传递「生命是有趣」的 ,不秀加班,不发或者少发公司广告,坚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人也慢慢的不再发了。那朋友圈就真的只剩下营销、鸡汤和工作了。
所以请珍惜那些还在朋友圈「做自己」的朋友,没事给他们多点赞。
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