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只为一人倾心

诗经有云:“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卫国女子出嫁时的场景。古代在女孩一出生就着手帮女儿攒嫁妆了,出阁前还要邀请亲朋好友来为女孩添妆。如果嫁妆不够丰厚,可能得不到一段好姻缘。

千亩良田,十里红妆似乎是古代结婚标配,那么古代女子出嫁时所带嫁妆究竟有多少?

▲古代嫁妆

古代的嫁妆通常情况下分为生活起居类、日用小木器、女红用品三大类,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首饰珠宝和钱财。

生活起居类

龙凤被、床单及枕头、龙凤碗筷剪刀(和合双飞,两片咬合象征龙凤结合)、子孙桶等。

▲子孙对对碗

▲对梳

日用小木器

对于古时女子来说,陪嫁的嫁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具打造。有些富贵人家会在女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早早为其准备好木材以作打造嫁妆之用。

家具木器如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之类放在内室的,都属内房家伙; 画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家伙。

▲古代女子嫁妆一部分

女红用品

古代一般来说女孩子的嫁衣都是自己缝制,刚开始学会做针线活的时候就要开始为自己缝制嫁衣。

中国嫁衣中最著名的是凤冠霞帔,据传在南宋末年就允许平民嫁娶时使用最低品级冠服,因此新娘服被称为“凤冠霞帔”,新郎也被称为“小登科”。

嫁衣可以称得上是刺绣工艺的最完美体现,一身褂裙上可能会展示十几种绣法,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样也在褂裙上有最集中的体现,每一个边角都承载着祝福的寓意。

▲凤冠霞帔

首饰珠宝

古代女子出嫁,娘家就会准备一份妆匣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古代《梦梁录·嫁娶》记载:富裕家庭,聘礼必有“珠翠、首饰、金器”;而仕宦家庭,聘礼要有“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

明代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故事就起于妆匣、终于妆匣。古人的情致带着匠心和韵味,融合了他们的心血和匠心,经久不衰的艺术品穿越千年依旧是最美丽的存在。

▲造型精美贵重的妆匣

▲古代珠宝首饰

压箱底

压箱底的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几何形状,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小雕像。

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有类似功能的还有嫁妆画。

古时婚礼一般经过“三书六礼”,“三书”即为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即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婚礼前一天,女方会派人会将女子的嫁妆送往男方家中,然后让伴娘铺陈,俗称“铺床”,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晒嫁妆。

▲部分嫁妆清单,品类之多,价格之昂贵令人咋舌

其实古代的“厚嫁风尚”也被不少文人墨客吐槽。因为“厚嫁”和重聘礼,古代好多穷人家的大龄男女青年无法婚配,就连一些皇族宗室女也这样。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有奏折便称,有41位宗室女因贫不能出嫁。康熙皇帝便恩赐每人银百两,供其置办嫁妆。乾隆皇帝也曾就此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这才将皇室宗女嫁出去。

嫁妆不仅是代表了女孩子在家中的地位、父母对其的疼爱,更多的还是包含了对新人婚姻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衣似红霞人如玉,淡淡铅华浓浓妆。十里红妆里印刻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仟樱雪 南楚318年,宁州林家女,温婉贤淑,眉心鸢尾钿,名扬天下,被聘旨为后,江山为聘,许十里红妆相迎。 烟雨...
    仟樱雪阅读 2,296评论 7 16
  • 冰凌砌成墙壁,白云铺成房顶,雾霭织成纱幔,星星串成明灯;在那里,她的头发像淋浴之后那样清爽柔软,随风飘拂,她的肌肤...
    八千春秋阅读 469评论 0 1
  • 很多摘自Martin_wjl的简书 UIKit 精选 UITableView整洁的 Table View 代码更轻...
    不吃鸡爪阅读 229评论 0 0
  • 一大早,在京都暴雨来临之前,我们踏上了前往日本自由行的最后一站东京(Tokyo)的旅途。 乘坐了在柯南中出现了无数...
    萌萌哒自由撰稿人阅读 2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