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晚清的奇案,它与张文祥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月楼冤案一起被称作晚清四大奇案,其中太原奇案最为曲折离奇。
故事发生在晚清太原阳曲县。古时候的人们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他们喝的水包括洗衣做饭的水都要从公用的井里自己打上来。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有一位老乡就按照惯例去井边打水,洗漱做饭开始一天的生活,他把桶放到井里再提上来的时候惊地大叫起来,怎么回事呢?陆陆续续过来的邻居们急忙跑了过来,原来他提上来的不是水而是血,这下邻居们也傻了,顿时六神无主。这时有几个胆大的说:“没准是啥牲口掉下去了,我们用扁担钩一下,看看怎么回事。”众人这才缓过神,这一钩都傻了,因为钩出来的是一具尸体,众人不敢做主就去报案了。
曲阳县令听说此时遍快马加鞭赶了过来,因为就发生在在县城东,没多久他就到了现场,他看了这具尸体,是一个光头男,大概二十来岁的样子,后脑勺有明显的刀痕,看样子是被谋杀后丢到井里的。县令在想,那这个人是谁呀,为什么横死井中?
那时候男人都是留辫子的,这样的光头很有可能就是和尚,他就立刻下令三班衙役调查附近寺庙是否有走丢的和尚。结果衙役回来报告说确实太原兴善寺前几天有一个和尚不见踪影。于是县令就请兴善寺的僧人前来辨认,结果确认就是兴善寺的一位和尚,下山化缘,但是他出走时穿的是僧服。县令一看这和尚现在穿的并不是僧服而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衣服,他穿的鞋子鞋帮很新,但鞋底已经磨平了,县令伸手进衣兜一摸,摸出来几粒黄豆。县令凭借多年断案经验仔细推敲,这个和尚的衣服肯定和卖豆腐的有关,卖豆腐的天天和黄豆打交道,身上有几粒黄豆不足为奇,而且卖豆腐的在房子里干活,不用出外边,天天磨磨,转来转去肯定鞋底磨平但是鞋帮确是新的。于是县令又让人调查县城附近卖豆腐的,重点是鞋码要吻合,这一查,就查到来了城西一家叫莫老头的。
第二天县令开堂审案,衙役将莫老头押了上来,县令让衙役把和尚的衣服和鞋往莫老头前面一丢,怒斥:“大胆莫老头,是不是你杀死了和尚。”莫老头哪见过这阵势,当时吓得屁滚尿流,连忙回答:“县老爷,您就是借小人十个胆,小人也不敢呀,小人只是个本本分分卖豆腐的,和这个和尚无冤无仇的,杀他干吗。”县令也打听到这个老头平时为人本分,人们都叫他莫老实,杀人怕他不敢,但是那衣服怎么回事。于是县令问:“大胆莫老头,这衣服可是你的。”莫老实急忙招供:“县太爷,这衣服确实是小人的,但怕是被这和尚偷了去,小人也不清楚。”县令又怒斥:“胡说八道,一件破衣服他会犯得着偷,扔到街上都没人要,什么莫老实,看来你一点也不老实,来人给我大刑伺候。”说完左右正要对莫老实动刑,莫老实一看,就急忙求饶;“县太爷,小人全招。”于是一五一十都说了。原来是怎么回事。话说昨天凌晨四点左右,莫老实每天都要起来磨豆子,做豆腐,好赶上白天人们能吃上一口热乎的豆腐,正在这时,有人敲门,莫老实有点生疑,谁会这么早过来。他打开门,一看见一个女子模样的人穿着凤冠霞帔像是刚入洞房的新娘子,他急忙让人进屋。那人拿下凤冠,莫老实一看是一个男的,光头。那人自报家门说:“大叔,我是兴善寺的出家人,因为贪图便宜抢了大户人家的凤冠霞帔,被追到此处,您能不能借我一件干净的衣服还让我换上逃命,我愿意将凤冠霞帔送给您。”这莫老实一来见他情真意切,二来也是贪图便宜,就给他拿了自己平时穿的一件衣服和一双旧鞋,那和尚穿上衣服,再三拜谢,逃命去了。莫老实也并不知道他怎么会死于井中。县令让衙役去莫老实家里搜查,搜到了那套凤冠霞帔和一把刀,买豆腐有把刀本来很正常,但衙役还是拿到了县衙。县令看着凤冠霞帔和刀想起了两天前的一个事情。那天县城的姚员外一大早就来状告县城张员外,原来这姚员外是曲阳县有名的大户,人称姚半城,那张员外也是曲阳县大户,人称张半城,他俩大概就是富可敌县。姚半城说张半城耍赖,早就收了他的聘礼,本来答应了把二女儿张玉姑嫁给他,可他今日去娶,张半城却说他的二女儿暴病身亡,可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姚半城气不过就来告状。县令传令张半城当堂对质。张半城到了先是死活不承认婚事,县令没辙下令大刑伺候,张半城马上改口说:“大人,是这么回事,小民二女儿确实昨日暴病而亡,而且诈尸跑了,不知所踪。”县令一想:“你这老头子,把本官当孩子耍,看来非得大刑伺候。”县令下令:“张半城,你太大胆,玩弄本官,必须让你老实,给我大刑伺候。”张半城一看县令还是不好骗,就招了:“大老爷,小民其实无意隐瞒,只是难以启齿,小女的尸体其实是被偷走的,至今不知下落。”县令这时也不知所以,下令退堂。
又过了三五日,案件没有丝毫进展,这件事情却早已在太原城传的沸沸扬扬。太原知府责令曲阳县三日破案。于是县令就想,这么结案呢。他辗转反侧,左思右想终于一个大概的雏形在他脑子里出现了。第二天他再次升堂传令莫老实。他说:“莫老实,你可知罪,你见财起意,因想得到凤冠霞帔,就偷取张半城女儿尸体,半路被和尚看见,你为了掩人耳目,杀了和尚,扔到井中,这等刁民理应就地正法,来人,给我将莫老实关进死牢,明日问斩。”莫老实早已吓瘫,昏死过去。这时,听衙役来报门外有人替莫老实鸣冤叫屈。县令让把人带进大堂,这人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自报家门:“大人,草民曹文璜,张玉姑并没有死,莫老实也谈不上偷尸体。”这下县令也愣住了:“什么,没有死,你怎么知道?”曹文璜说:“小民是张玉姑的丈夫,她现在还活着。”原来这曹文璜的父亲也本是曲阳县大户,很早就给张半城下了聘礼要给曹文璜娶张家二姑娘,无奈家道中落,到了曹文璜这儿,张半城不想承认这门婚事就把二女儿许配给了姚半城。曹文璜和张玉姑私定终身决定私奔,不料事情败露,他们被张半城发现了,他们跑出张府没多久,张半城就带人追了出来。他俩先来到张玉姑的姐姐张金姑家,原来这张金姑嫁给城里一个大户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她也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玉姑平日里和姐姐亲,就想着求助姐姐,哪想姐姐给他们开了门却怎么也不让他们进去,说是不想引火烧身,让他们自己解决。于是二人无奈继续逃跑,就到了莫老实的豆腐坊,莫老实看他俩可怜就把自己的驴借给他们,让他们赶紧逃,于是曹文璜和张玉姑才总算逃出了张半城的追捕。县令一听,本来可以结案了,却又旁生枝节。但是他转念一想张半城肯定没有说实话,于是他又传令张半城,在严刑逼供下,张半城终于又松口了:“大老爷呀,不是我不肯说实话,实在是家门不幸,有失薄面呀。事情是这么回事。原来那天他带人追二女儿张玉姑的时候首先追到了大女儿的住处,大女儿迟迟不开门让他生了疑,他便带人闯了进去,看见大女儿神色慌张,他立马就猜出来二女儿肯定藏在大女儿这里,但他再三盘问,大女儿就是不承认,没办法他准备带人撤走,这是无意中他看到大女儿房子里有一个大箱子,还上了锁,就问大女儿那二人是不是藏在这个箱子里,大女儿连连否认,张半城没办法就让人把箱子拖回府。张金姑哀求未果,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群壮汉把箱子抬走了。张半城回府后命人把箱子劈开,本以为是那私奔二人,没想到打开一看确是一个昏死的和尚,这下张半城就明白为什么大女儿迟迟不开门,一定是大女儿寂寞难耐,留了这个野和尚过夜了,怕事情败露,才如此神色慌张。这时张半城的管家献计说:“老爷,事已至此,只能将错就错,不如让这个野和尚画上状冒充二小姐,我们放出风说二小姐昨夜暴病而亡,这样一来可以答复姚家,二来也可以搪塞大小姐这桩丑事。”张半城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一石二鸟,于是吩咐下去,如此行事。只不过这和尚并没死,只是半夜偷情但是前有二小姐后有张半城,一前一后进来,他只能一直被塞在在箱子里,早吓晕过去。醒来后隐隐约约听到张半城几人的谈话,更加害怕,就穿着凤冠霞帔跑了,张半城才大叫诈尸了。和尚跑到莫老实那里这就和莫老实招供的不谋而合了。但是和尚是怎么死的呢?县令百思不得其解,上头还一直催着结案,于是他又有了一个念头。
第二天,再次开堂,县令大声说:“曹文璜,莫老实,现在证据确凿,你们可知罪。曹文璜私自与张氏二女张玉姑逃出张府,到莫老实的豆腐坊想用凤冠霞帔换驴出逃,奈何被路过的兴善寺和尚发现,你二人为了不暴露就联合起来杀了和尚抛尸井中。还不快招。”于是在县令严刑逼供下,曹文璜和莫老实被屈打成招。待签字画押后秋后问斩。这样一桩漏洞百出的案子就这样草草结案。
转眼快到秋天,恰好太原官场大换血,新上任的知府在翻阅秋后问斩人员的卷宗时翻到了曹文璜和莫老实,觉得此案疑点重重,于是决定开堂重审。第一,这案子始终没有张玉姑的证词,如此重要的一个证人居然游离此外,让人费解。第二,曹文璜和莫老实的杀人动机不充分,而且杀人之后为什么还会给他穿上莫老实的衣服,这和莫老实的招供完全不一样。于是在知府的主持下,张玉姑被带到大堂,张玉姑当然声嘶力竭地喊冤,他说曹文璜和莫老实并没有杀人,她一直和丈夫在一起,完全可以作证,至于那个和尚,她根本不认识。这让案子又陷入谜团,知府一想,那和尚中的那一刀准确到位,非是一位练家子,不是刀客就是屠夫,刀客流窜性太大,于是他吩咐下去,先从当地的屠夫查起,这一查就查到了城东有个屠夫吴一刀,在和尚案子开始就失踪了,于是知府命人在太原布下天罗地网也要捉拿到这个吴一刀。原来当天凌晨,吴一刀也起大早杀猪,他的漂亮媳妇去井边打水,正好被和尚在远处看到,和尚本来就是和张金姑行男女之事的,没想到被两次打乱,还装在箱子里受尽颠簸,扮演死尸,受尽惊吓,好不容易从张府逃了出来到莫老实家换了身衣服,刚走到城东,看见这么个美妇人,甚是撩人,于是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淫火就扑过去把妇人抱住,谁知妇人情急之下大喊救命,这大早上就他们一家灯亮着,吴一刀马上提刀出来,看见和尚要非礼自家媳妇,怒火中烧,一刀砍在和尚后脑勺,和尚当场化作南柯一梦,吴一刀知道犯了事,就和媳妇一起将和尚抛在井里,逃到了太原城晋祠附近,谁想本来已经结案,还是被新来的知府发现破绽,逮了出来。
至此这些大白于天下,知府亲自主婚曹文璜和张玉姑喜结连理,莫老实无罪释放,张半城被罚其一半家产,张金姑不守妇道,败坏社会风气,批评教育,吴一刀杀人有罪但念其救妻心切,免其死刑,丈责一百。
正所谓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这迟来的正义构成了这晚清奇案之最奇之处,也让善良的人看到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