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杀牛巷

    西河,成都东边十余公里的一个镇,如今周围被各种道路缠绕,以至于川流不息的车来车往使人看不清作为镇的模样,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称作所谓的小镇。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它的名字方面去探究它有可能的历史。因在成都的东边,理应是叫做东河,或河东的,然而西河的叫法让人觉得这镇的东面定是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的存在,然而,我们现在无论如何已不能考出那想像中的河来。

    那日,应镇上上游社区之邀,我去拍了一回横卧在镇里的杀牛巷。之所以叫如此油爆的名是此地多是广东梅州填四川的客家人,客家人以天下最能吃苦耐劳为著,像牛了不起,能杀牛就更了不起,因此,巷的墙上画满了牛,算是当下一道图腾。

    西河是第一批填四川的客家人所在地,镇上的人个个都讲客家、川话,普通话三种语言,人与人很讲礼义和气,作为镇上人家有史以来的市集地带,杀牛巷就是“中心”,川西各处都称这些买卖集市为场,自然形成隔三岔五热闹一回的场。如今的西河杀牛巷已然不分寅卯戌亥,成为可以天天赶的场。

    被叫做场的地往往开阔,交通便利,唯这杀牛巷却窄,车要往里开显然困难,因而来此做买卖的人大多肩挑背扛,在街边随处寻个空地蹲下来,摊就摆成了。

  巷里原本的商家店铺与这些挑担生意很是和谐,杂货店小吃铺都毫不在乎被挡了生意,买主们也都生了个双尖眼,隔着挡着都能喊过去“嗨!玉麦耙耙咋个卖?”。在这道清明上河图一般的古风中,老百姓的生活是一种幸福的习以为然,新鲜水灵的蔬菜水果,肉铺里看中哪块割哪块的惬意,都通过过现的买卖悉数完成,晌午前,东西卖完,生意做煞角,巷里才安静下来,而这时,那些守铺子的男男女女们又都忙着收摊,因为他们都要赶着去打麻将牌、喝茶,我们知道,那是他们每日里棒打不脱的重头戏。

    生活,就是这样,讲的就是匀净。

不管兜里有没有,杀牛巷里走一走


住巷里的最大好处是买菜方便


你要凑近了,割肉的刀儿匠问你的话准是“今天吃点啥子喃?”


口子上


地摊扯地气


一手钱一手货


常态


韭黄4元一斤


夫妻店亦


亦农亦商



卦师神算


客家人的讲究


这茶接地气


上午,人都在忙生计,下午才来坐茶铺


这里还是称斤论两


由衷的辛福感



婶开一小差


生意做完,揣一包钱钱回家去



生意遭抢了



生意做得颇有范


杀牛巷里少儿郎


   


地摊上没有站着把生意做成的


客家卤味


客家名食——天鹅蛋,也就是糖油果子



巷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