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沉默寡言,性格耿直,说话做事一斧子定音,很多人不喜欢。
母亲性格活泼,爱说爱笑,遇事活泛,兄妹八个她是老大,说话做事有主见,没出嫁时是民兵连长,再加上长得大方,很多人喜欢。
父亲和母亲组合,年轻时矛盾重重,她俩都是极有个性的人,没人愿意向对方妥协。
我还曾动员他俩离婚,记得父亲看我很久,说:“生气归生气,一个家庭必须有男人有女人才完整。”
父亲偶尔说的一句话就能影响我,我教九年级转到一年级时,转变太大,那些小孩子叽叽喳喳,我无从下手,苦恼苦闷无人诉说。母亲听我诉苦好像没听到,父亲却仅仅一句话:“妞,记住:小孩子,必须第一次就得让他们听话,不能儿戏,第一次治不住他们,以后就难了。”父亲完全理解我,他的话彻底扭转了我教小孩子的困境。
可能我确实遗传了父亲的原因,骨子里更欣赏父亲。
父亲一出生,就被地主身份要去逃命的他的爸爸妈妈,扔给了他姥姥,一老一小艰难度日。
可能是父亲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像外来人,再加上不苟言笑性格不活泛,他经常受别人欺负,特别是他的一个本家舅妈,眼里容不得看到我父亲,只要看到就乱七八糟骂东骂西,她的本意是撵走我父亲,姥姥家里遗留下的所有田宅就是她的了。
我十几岁时,父亲那个舅妈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婆婆了。那天,她看到我父亲又开始骂,我父亲气定神闲,一个字不说,该干嘛干嘛,好像那骂声和他没半毛钱关系。我当时正血气方刚,和她开始对骂——其实我也没骂,不会骂人,仅仅是生气,和本该称呼奶奶的她吵,替爸爸鸣不平。
若干年后,回忆那天的情景,突然觉得父亲真高。
我的爷爷是地主身份,旧社会时爷爷弟兄六个他排第六,大爷爷是县长,整个家族在当地也烜赫一时,后来我学习努力,还被很多人说是遗传了家族基因。
父亲娶到漂亮优秀的母亲,也是父亲出色的一面吸引了母亲。姥姥早早离世后,留他一个半大孩子,没人看见他,父亲就做各种小生意,编篮子、生黄豆芽、卖菜……七八十年代,做生意的还不多。
父亲自己盖了全村第一个瓦房,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上世纪八零年我弟弟出生,村干部以违反计划生育为由,把那辆自行车充公,成了村干部办公事的“小轿车”。
那辆自行车是父亲在河北做生意时买的,从河北几百公里骑自行车回家,我能想象到他骑着自行车时的心情,我相信自行车充公后隐忍的父亲一定心痛过。每每想起,就为父亲心酸感动。
后来翻盖了全村第一个时尚的楼房,记得九几年盖楼房时他一下子拿出来十六万,还犹豫是在家盖房子还是在县城买房子,那时县城买个套房也就五万左右。
如今,父亲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还在努力抓经济,这几年一直喂猪养猪,猪价特别好,父亲心情好身体也好。
早年强势的母亲,如今对父亲心服口服,看父亲时满眼的嗔爱。以前,她总是嫌弃我像父亲不活泼不会说话不爱打扮性格耿直,如今说我:“唉!你真像你爸,想到的事几十年绕来绕去也非实现。”
从小,在妈的唠叨里我一直自卑,觉得自己浑身缺点。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过了四十岁,突然醒悟:我有优点,我像父亲一样低调不喜欢张扬,我还要像父亲一样心胸开阔,为了心中的梦想,看淡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