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寿情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阿卡姑娘》

(是目前唯一以真实人物写生的作品,2009年农历三月三日于西双版纳,在日本展出时有藏家对其情有独钟……被我婉言谢绝。)


        欲速则不达

我想对于每一位想在绘画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面临两大难题!

一个是怎么说?

一个是说什么?

怎么说,是首先要找到代表个人独特面貌特征的语言形式。即来之传统……又不同于传统……以先者为师!后人即一脉相承为依据……又不能原样照搬,要区别于前人,还要有个人的时代面貌特征……在探索的路上玩不得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要肯下笨功夫!多做艺术实践……才会有所领悟到,方法不在外求……在自身的性情之中。

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最早有历史依据可见,如唐五代时期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梁楷不仅“工笔”人物画风格引领那个时代高度;泼墨写意“没骨”人物也开创了时代先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雲游天下》

(是我第一次见到梁楷的《泼墨仙人》就情有所致……产生共鸣!并跃跃欲试……饱蘸浓重笔墨尝试书写意味……追求笔简意繁。)


其实用什么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中意境……是否表达完美!

自己感觉适合个人的审美感受……只要能将心中想要表达的意境……完美自如的表现出来就是可以的!

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绝对要怎样?,也没有应该与不应该之说!自己看着感觉舒服就可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从十几岁开始学画人物,启蒙老师讲:“你只要把人物画好了,再学画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人物画的难度是因为大家对“人”自身太了解,有一点点瑕疵就能发现。不像画石头树木,多一笔少一笔都不明显)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也正是如此。

也曾经试图想在“骨法”用线上有所突破……却怎么也达不到王子武先生的笔力韧性……与苍润灵动!这种感受……使我陷入长期的困惑……郁闷之中……内心由衷佩服这位奇才!在四十多岁就达到了其他人物画家一生都没有到达的高度。

甚至至今以“骨法用线”造型的人物画家,也没能够到达王子武先生用线高度……。

用“勾线”法画人物的确比采用“没骨”画法容易,也比较好掌握……较随意,外行也看不出来。

不像“没骨”画法,书写运腕会受到前后重叠层次的约束……想方设法在表现形式上去突破!也常常是挖空心思……吸收了民间剪纸,皮影,雕塑等中西方艺术构成表现形式……融汇在我的画里,形成我自己的时代面貌。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邀月》

(文人画的特点是以书法笔意入画,追求写字的书写感……书法即画法。)


也在画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实践中……找到了乐趣!以八大,齐白石方笔入画,再进一步融汇贯通当代人的审美习惯……。

中国画的当代实际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绘画的引入……清末民初一代大家开始尝试吸收西方艺术融入到中国画中去。以及后来的“长安画派”,走入大自然去生活中探寻思索……影响中国画坛半个多世纪。

艺术的魅力就是不断探索发现生命闪光点!

一触即亮的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采茶归来·冬巴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去东南亚热带雨淋,见当地勤劳的民族走在路上载歌载舞……手中还不停的忙活纺线情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了个人的笔墨语言表达方式,也即是有了砖石木瓦等材料构件……下一部该考虑建筑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采莲》

下一个是说什么?

也即是你要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传达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眠书图》

(是表现读书在书房与书籍共眠或静默沉思……。)


生活有千姿百态,想要表达的事物题材繁多……

首先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还是将情感讲述给他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唐清韵》

(自古俗人追求享受清福……却不知深宫多寂寞……是否能守循规蹈矩?)


自古文人多风流……诗画同源,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池塘月色多留意……一签流芳寄相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美酒飘香》

山川野风,或闹市灯红酒绿……可否?可否?

图片发自简书App

《食茶去》

(是五灯慧源,僧道幽人修士……悟道自在观想……前生我是谁?来世谁是我?当下我在哪?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人生来世上,有报恩的,也有讨债的……一切皆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底层农人都懂的道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雨中芭蕉》

(试验用纯中国画的材料,能否表现出来西画细腻的质感……自然与单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泉》

(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凉世界》

(不知花是女人?女人是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宫秋月》

(燃香抚琴闻古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月光下的凤尾竹》

(小河弯弯流淌……哥啊!哥啊!你可知道……妹妹的心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清照词意》

(就罢秋千………………

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迷人的风》

(……意到了,空气中都是弄弄的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纳凉》

(心急勿躁……清风可润心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荷风》

(清香益远……是君子的风范,守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無法可說》

(不是不能说,是无法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述……真理!只可以意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花雨》

(青春年少的季节,放佛大地回春……春风得意到哪……那里就花香怡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清照词意》

(凤凰台上忆吹箫……)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采莲女》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游荷叶东,鱼游荷叶西,鱼游荷叶南,鱼游荷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美神》

(曾见石鲁先生画过美神……甚美!

我也试着用我家法画一幅何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东坡赏砚图》

(米芾拜石,东坡爱砚……是历史典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枫叶》

(红叶传书……闺房顾盼,大雁南飞……雁叫声声……)

关于水墨画与文人画是姓中还是西,我不想去争论什么……

我的画,是用彩墨写意出来的!

传统文化与绘画及西画我都喜欢!文化属于精神粮食……既然是粮食我都想去亲自尝试……

我只想问问那些“回归传统的”呼喊者,能否回的去?能否不看彩色屏幕,只看黑白的?能否不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回到骑毛驴的原始时代?能否不用现代汉语,改回用古汉语于人交流?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没有出现甲骨文之前是通过看“卦象”解释天地人及宇宙万象……现在学者研究发现孔子不会“看相”符号,不然不会解释“爻辞”错误……导致两千多年来儒家学派的概念不清!

从秦汉就把《易经》传歪了……现在有多少人能看懂“卦”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462评论 0 2
  • 书画同源,聊聊《甲骨文》“女”字的起源……。 甲骨文,在清代发现于古殷商地域,有专家将其命名商纣文是不准确的,华夏...
    王山寿阅读 581评论 0 0
  • 中国画常识整理如下: 一、历史分期及著名画家、画派 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明清,有着五千多...
    天行健君马甲阅读 437评论 0 0
  • 在我刚刚有记忆的时候,家中四壁贴满了美女画像,一般都是些香烟,化妆品广告等。画中的美女基本是老上海电影明星,模特儿...
    王山寿阅读 220评论 0 0
  • 前言 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于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 2018 年...
    申国骏阅读 64,752评论 15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