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气象学对霜的解释是:霜降时节,若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地表面温度降到0℃或以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便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小冰晶。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与节气白露的"露"不同,"霜"反映出空气中水份越来越少,是气候干燥的表现。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千里沃野上,黄叶如金,银晶熠熠,片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大部分地区秋收已进入扫尾阶段,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北方大部已在秋收扫尾,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果熟粮稔,丰衣足食的喜悦从田间满溢至农家人的心头。至于江南,农谚说得好:“寒露没青稻,霜降一齐倒”,就是说到了霜降节气,水稻进入全面成熟可以收割了。虽是霜降时节,但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鲜见凋零之殆危,正是欣赏枫叶的好时机。这里仍然草木繁茂,田畴葱茏,而芦花轻扬,橙黄橘绿,秋菊竞放,乌桕映红,更是把江南大地打扮得艳丽多彩,平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诗情画意。相对于夏天的百花齐放,霜降时节也自有秋韵之美。漫山红叶,层层叠叠,煞是好看。还有那婆娑多姿的菊花,占尽深秋风情,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深秋美景。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是怎样凝成霜的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我国古代七十二候中关于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兽”,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树叶枯黄掉落,此时节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俯”,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
草叶枯黄掉落
蜇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中
秋之末也,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最适合登高远眺、饱览秋色。初霜又叫“菊花霜”,此时东篱情浓、金菊怒放。“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霜降时节近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特别是常年在高层建筑工作生活的“宅”人,在“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之际,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可以养浩然之气。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的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
【本文由“健康工程师”发布,201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