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陈舜臣随笔集:史林有声》

25 0207《陈舜臣随笔集:史林有声》陈舜臣

3000年之后的1899年,人们发现了大量用于占卜的甲骨文,上面记载着许多商王朝的史实。实际上,纣王在祭祀祖先、神灵等方面,反倒比自己的祖父、父亲更虔诚,在对待人民方面也并不残酷,有时甚至还很人道。因为周是推翻自己的主君——“商”而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也许他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编造了纣王可恶的谎言,这些内容反倒成了正史。所以,如果我们原封不动地相信史书上的内容,那就危险了。我们要思考历史是谁书写的,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书写的。

但是,有个叫温大雅的记录者却留下了一部李渊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上面记载着李渊自太原起兵到登基称帝的那段经历。据起居注所载,李渊不仅不是受李世民的鼓动,反倒是他向李世民们阐述了起兵的必要性。我认为这个记录是正确的。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哥哥做了唐朝第二代皇帝。因此,他为了显示自己对建立唐朝立有大功,就不惜让史官歪曲事实编造历史。

中国自周将商的史料销毁以来,历代王朝为了使自己的政权合法化,都是在对前朝进行否定性评价之后,反复地编纂史书。历史对于失败者往往是苛刻的。

中国明末有个叫魏忠贤的宦官。他在权势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时,为了抓获对自己不满的人,动用了被称为“东厂”的秘密警察。魏忠贤抓到那些人后,对他们施以如生剥人皮等酷刑。这种刑罚又叫“人蝙蝠”。人如果仅是前面的皮被剥后,皮与手脚连在一起,其形状完全跟蝙蝠一样。他们竟想出这么严酷的刑罚!然而,执行这种刑罚的人也得做好被处死的心理准备。“人蝙蝠”没被做成之前,如果受刑者因心脏停跳而死亡,作为惩罚,行刑者本人也会被做成“人蝙蝠”。

一味压制反对之声并非明智的施政之道。政府一旦开始压制批评,便不会坚持太长时间。民主主义国家是在人民监督政府的基础上施政的,所以,如果坚持这种原则,国家就不会灭亡。我认为,这才是永保繁荣之路。

常言道:“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不再奢望”的内心满足,是很难战胜诱惑的。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认识到自己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就是幸福。

皇帝在人数众多的皇子当中,选择一位他认为最优秀的皇子,在诏书上写上其名字,并将它密封好后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皇帝去世后封条才会被开启。清朝就是以这种办法来决定谁继位当皇帝。根据这种方法皇子们为了得到提名,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竞相努力,奋发向上。如果皇帝贸然决定皇太子,朝廷上必会出现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的现象。也许是由于这一惯例的实施,清朝260多年没有出过被称为“昏君”的坏皇帝。这一点跟明朝相比就大不一样,明朝竟是昏君迭出。在宦官势力强大的明朝,恐怕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宦官也参与意见。对宦官来说,他们希望立一个容易操纵的皇帝,其结果必然是挑选一个“昏君”。

在成都的武侯祠现在保留着被称为“三绝碑”的唐碑。撰写碑文的是宰相裴度(763—838),书写碑文的是柳公绰,将其刻上石碑的是名匠鲁建。因是三个绝世名人的合成之作,所以世人称它为“三绝碑”。除此之外,还有魏的受禅碑,由王朗作文,梁鹄书写,钟繇刻字,因此受禅碑也被称为“三绝”。

吴洪裕临终时留下遗言,要把自己最喜爱的智永(隋代僧人,王羲之七世孙)的《千字文》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烧掉。他是想死后到了阴间也能欣赏到这些艺术精品。在历史上,常有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

有人在梦里见到屈原,屈原告诉他:“好不容易给我的供品,在半道被恶龙夺走了。恶龙害怕竹子和五色线。”于是,人们就把米装在竹筒和竹叶里,并将它用五色线系好投入江中。这就是棕子的起源。

历史这种东西是胜利者写的,对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忘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