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从周到明,一直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打打杀杀,就不能和平共处吗?
周朝时首都都被犬戎攻破。
春秋战国不秦和赵强大的骑兵都是通过对匈奴的战争中锻炼出来了得。
秦统一后蒙恬北修长城,甚至“劫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汉朝时高祖刘邦白登被围。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龙城,封狼居胥。
东汉窦宪耿秉破北匈奴,勒石燕然。
三国曹操征乌桓。
两晋南北朝北方被胡人攻破,出现五胡乱华局面。
隋唐时期长孙晟、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人或阴或阳对突厥等族或分化或攻击,不遗余力。
宋对辽金用兵,蒙灭南宋。
明朝对鞑靼瓦刺,对后金。
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和平相处?你放你的牧,我耕我的田,天下太平多好。
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存造成的。北方游牧民族靠天吃饭,逐水草而居。更是靠天生存,春夏还好说,到了冬季,天杀百草,万物伏藏。牛羊吃什么,没有牛羊牧人就无法生存。特别是北方苦寒,冬季雪灾频繁。为了生存,只能去抢劫。既然大草原没有吃的,那就去南方种田的那里去抢。南方温暖湿润,能够更好的生存,所以抢粮抢人都是小打小闹,更大的愿望还是抢地盘,让子孙后代更好的生存繁衍。
对于中原农耕民族来说,有人来抢劫肯定反抗,日积月久,游牧民族的袭扰变成了最大的生存危机。双方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因此出现中国最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也涌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名将人物,李牧、廉颇、蒙恬、卫青、霍去病、窦宪、马援、班超、李靖、薛仁贵等等。其实谁都明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消灭对方。
因此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拉锯战,当游牧民族强大的时候,中原王朝就面临灾难局面,五胡乱华,宋明失国。当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游牧民族就面临灾难,秦汉劫击匈奴,隋唐进攻突厥。当双方旗鼓相当,就会出现短暂的和平。因此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和亲,昭君出塞,公主琵笆,义成嫁突厥,文成出土蕃等等。
汉武帝之所以要倾尽国力也要灭掉匈奴,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不得不做。因为从秦到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匈奴也变得日益强大。对汉武帝来说,强大的匈奴就是悬在头上的达摩斯之剑,汉朝无时无刻不面临匈奴入侵之灾。而经过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国库和国力也给了他强大的信心。消灭匈奴,为后世子孙解决掉这个长期的祸患,变得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