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语扯下人性遮羞布,何必再遮掩?

分享《礼记》中的一句名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说:生存和繁衍,是人最原始的欲望,生存就是指温饱,就是喝水吃饭;繁衍,就是指男女情爱,这些原始欲望,统称为“人之大欲”。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其中最原始,最低级的,就是生理需求,也就是咱们古人所说的“饮食男女”,只有解决了这些最基础的需求,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寻求安稳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

古人

饮食男女,是人人都有的欲望,也是人人需要面对的两大问题,但是,人们往往不避讳谈饮食,却对男女二字羞于启齿,既然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明确了“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已经一语扯下了人性的遮羞布,那为什么直到现在,谈论男女依旧要遮遮掩掩呢?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饱暖思淫欲”,只有吃饱喝足解决了生存,才能进行繁衍,而繁衍的过程关乎人伦道德,加上古人特别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礼法,于是饮食男女的男女,就成为了古人不愿公开谈论的忌讳话题。

不过,咱们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在看待“饮食男女”的问题时,其实都很坦然,特别是儒家思想。

古人

为什么儒家思想一直是主流?是因为他利用“饮食男女”这两个人类的天性,让王朝统治者和老百姓找到了和谐的相处的相处之道。

儒家告诉皇帝,只要保证百姓的温饱,让他们生儿育女安居乐业,王朝就可以延续,如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孩子都养不活,那他们就会不认你这个皇帝;与此同时,儒家告诉百姓,只要遵守礼法,日子就会安定,有吃有喝,有儿有女,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可以知足常乐。

所以儒家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道家讲“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该吃饭就吃饭,该生孩子就生孩子,只要不过度贪欲,懂得克己寡欲,一切都会很完美。

古人

所以对于儒道来说,饮食男女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人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只要不过度放纵,只要遵循礼法,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已。

现在很多人流行“及时行乐”的思想,吃喝玩乐,纵情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作为纵欲的借口,这其实是曲解古人的原意。

《礼记》中完整的原文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古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温饱和男女情爱是人最原始的欲望,生老病死和贫困苦厄是人最厌恶的事情,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隐藏自己的欲望和恐惧,不想让人看穿自己,而欲望和恐惧,往往是苦难和动荡的根源,所以必须要加以约束,而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如果所有人都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世界很快就会乱套。

有什么办法控制这一切呢?儒家的答案就是用“礼”来约束。所以在过去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朝廷治理天下依靠的就是“外儒内法”,一方面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伦理道德,一方面用法家的手段管控欲望和恐惧。

古人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无限的欲望和人性本恶的原罪,只要你不堂而皇之地公之于众,只要你不付诸于实际行动,社会就以“论迹不论心”的原则包容你。

但如果你将“饮食男女”赤裸裸地摆在公众面前,就会让欲望和恐惧迅速蔓延,灾难和动荡随之而来,所以即便在如此开放现代社会,“人之大欲”也不可以作为放纵的借口,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保障个体身心健康的底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