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努力?
看到《假努力》这本书的时候,我是非常好奇的。脑海中萌生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努力是假的?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本书,并观察自己或身边可能疑似“假努力”的现象。
有天晚上,8点多,我问姐姐(我闺女)接下来你有什么安排?今天晚上还跳绳吗?
姐姐说了一句:我晚上还有一张试卷要做。
我那个时候在想,这是否就是“假努力”的一种情况呢?我并没有过多地与姐姐交流,我把书翻开,查阅第一章的内容。
“我晚上还有一张试卷要做”,到底呈现了哪些“假努力”情况呢?
症结1:“自我感动”的目标——完成了一张试卷
姐姐的目标是完成一张试卷,还是掌握试卷内的知识呢?我当然无法凭一句话做出判断。如果真的是为了完成做试卷的任务,而不是通过做试卷的方式检查是否掌握了知识并进行查漏补缺的,那“还有一张试卷要做”是否就是“我今天晚上完成了一张试卷”的“自我感动”式目标?同时,这还有症结2及3的情况。
症结2:学习目标不是内在成长的需求——我完成的是作业
老师布置了一张试卷作为晚上的作业,我要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然,明天回去交不了作业,小组要扣分,还可能要留堂抄作业……我到底为了什么去做作业去学习?我为什么要读书?
有多少家长或者孩子会想“我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呢?也许,就如之前网络流传那样“读书让我妈快乐”,孩子并未在读书中获得快乐。
症结3:学习目标是模糊的——完成一张试卷的目的是什么?
晚上做一张试卷,这是学习的安排。那做一张试卷的目的是什么呢?清晰具体吗?有意义吗?
模糊的、外在的、表面的、不具体的、意义不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目标,不知多少人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至此,我也并未将“假努力”的概念给说清楚。从原书的案例及知识概括一下,如果说——你付出了努力并未获得你想要的结果的努力,都是假努力。可能未必是准确的,假努力是一种现象,是各种失败的努力当中有“方向不对、方法不对、发心不对”等等方面的失败的努力的归集。有些努力,就算方向、方法、发心都对,也未必说百分之百成功的,但这些努力却是真实的努力。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导致失败的努力,未必是假努力。不用过度地给自己贴标签。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假努力”现象?
细读之下,这些见惯不怪的“假努力”现象,背后一直都潜伏着一只非理性的怪兽,拥有不良的情绪、不理性的行为及一些相对极端的观念,相互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思考及行为模式,持续地输出一系列“假努力”现象。
出工不出力式假努力、自我内耗式假努力、自我证明式假努力、推己及人式假努力......等等“假努力”现象,其背后都被焦虑、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蒙蔽了理性的思考。
其次,在情绪左右之下,人们选择性地略过看到的事实或者看不到真相,只在乎自己眼前所需要,尤其是情感上的满足,通过“自证、内耗”等肯定或否定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甚至极端地批判自己以获得内心的平静。至于事实是否真的有所改变,并不关键,内心被安慰、情绪被满足才是关键。
再次,长期的焦虑、嫉妒、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影响,通过一些行为换取情绪价值,根本不在乎客观事实情况,也不在乎真正的需要和问题,先解决目前的焦虑、愤怒、嫉妒等感受再说,至于问题有没有被解决,能力是否有提升,真正的需求是否被发现和满足,那都不是重点。认知在情绪被满足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发展,原地踏步,甚至固步自封,永远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呆着,害怕新的,害怕改变。
最后,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长期自发自动地反应着。于是就有了“我明明很努力,为什么就是......”。
至此,我是否有附会旧知的嫌疑呢?大概有吧,我愿意从不恰当的需求、不良的情绪、不合理的信念、不恰当的行为这些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种种“假努力”背后的规律。
怎么解决“假努力”的问题?
换种方式,是否可以这么理解:
1.如何努力才能在工作学习上获得想要的成就?【第一章解决的问题】
2.如何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章解决的问题】
3.如何努力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第三章解决的问题】
上述问题1及2,最终都是会归集到问题3上。问题1及2是问题3的两个比较具体且重要的方面。但是,要回答这3个问题之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界定:
1.工作学习上,你想要的成就是什么?
2.你认为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
3.什么样的结果算是“成就自己”?
这么多问题,而且还需要自己给答案,那读这本书不没完没了,找不到答案、解决不了问题了吗?我们看看原文这句话:
提升认知时,量变未必质变,“方向错了”“内核不稳”,一切白费。
这是第三章,也就是提升和改变自己,成就自己这一章开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当中可以析出以下信息:
1.你需要海量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扩充你的认知。或者叫“为学日益”,多多益善。
2.提升认知,既要重数量,也要重质量。或者叫“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从众多的知识当中,总结规律,去粗存精,最后成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一些信条。
3.经常性地调整。你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方向有问题呢?就是需要经常性地停下来,“瞻前顾后”,回头看,再展望。如果认为方向对了,一条道走到黑也行;一段时间发现不对劲,那就调整调整。
4.外联内修,不断地调整修订并形成相对合理且理性的,符合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念系统。所谓“稳定”,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不变的价值核心,多变的表现形式。
通过上述1、2、3,最终形成4,4又反过来滋养1、2、3。至此,一个新的认知、思考、行为模式即将诞生,能否获得改变,是要检视下自己的努力到底有多“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