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海珸子,一位从金融转行做家庭教育咨询的三胎妈妈。
我自己的人生走过不少弯路,也正是因为踩过很多坑,特别重视孩子的学涯规划。
很多人以为,天赋是上帝随机分配的幸运卡,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拥有。但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研究发现:天赋,并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大脑中一种“高效的神经通路”。
它既与基因有关,更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刺激和刻意练习。
孩子3岁前,大脑神经连接达到巅峰,每个神经细胞可与1.5万个其他细胞相连。
但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开始“修剪”,常用回路被强化,少用的则逐渐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
孩子经常做什么,就是在强化哪条神经通路。
坚持练习,神经网络就会变粗、变强,反应更快,甚至优先调动资源。最终,“天赋”才会真正落地为“优势”。
所以,天赋不是固定出厂设置,而是孩子一次次练习后,大脑形成的“高速通道”。
到了16岁,孩子大脑神经连接数量只剩3岁时的一半。基本思维结构趋于稳定。这也意味着,早期的引导和投入,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大脑优势”。
那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孩子把天赋转化为优势?
我总结了5个心法,简单实用,分享给大家。
心法1
投入——用刻意练习强化天赋
记住这个公式:
优势 = 天赋 × 投入 × 时间复利
天赋只是“种子”,持续刻意练习就像浇水施肥,没有刻意练习,种子不会发芽开花结果。
刻意练习有个一万小时定律,所谓“1万小时定律”,不是卡着表走一万小时就可以。而是要投入心力的“刻意练习”,带着目标、反馈和重复的高质量练习。
我们做父母的,要提供练习的“场”,哪怕是免费资源、家庭小项目,也能让孩子在真实反馈中越练越顺手。
心法二
热爱——驱动持续投入的核心动力
有研究指出,有些人接受某份工作,只是因为薪酬很高。然后用挣到的钱在痛苦的环境中为自己买乐子。
而真正幸福的人,是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就像巴菲特老爷子,90多岁仍不退休,因为他每天上班都感觉像跳着踢踏舞去的。
热爱,是持续投入的“燃料”。
怎么帮孩子找到热爱?
一个小练习:请孩子列出5-10个喜欢的活动,并写下“为什么喜欢”“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才能走得更远。
心法三:
相信——用积极心态赋能成长
你相信孩子是天才,他就会被“赋能”;
你相信他不行,他也很可能就真的不行。
因为你相信他行,你会找方法;你认为不行,会去找理由。
信念,决定我们是在“找方法”还是在“找理由”。
在相信的基础上,我们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空间。
有多少父母能信誓旦旦的肯定孩子按照你的路线来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是被其他人禁锢着,那么他的选择就是有限的,他就不可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红利,时代在变,红利也在变,机遇和路线也在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更要有发展的眼光去养育孩子。
我们新时代父母的养育观念,要从木工思维变成园丁思维。我们规划的是大方向,要做的不是按图纸雕刻孩子,而是创造土壤,让孩子自由生长。
心法四:
开放——未来无法预测,但要勇敢开始
这个时代一切发展的速度都非常的快,未来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但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乔布斯曾分享,他大学时旁听美术字体课,当时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但十年后,当他创建苹果电脑的时候,他就用上了。
他的结论就是当你回顾你的人生足迹的时候,每一个点都会串联起来,变成有意义的轨迹。
生命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机体,而且社会一直在变化,你能计划好眼前三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没有人敢说自己可以计划好我的整个人生。
或许这也就是马未都先生说:“人生如果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你一定一事无成”的理由吧。
拥有长期目标,它当然是一件好事儿。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够在前行的旅途当中,对不同的道路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种开放坦诚的心态跟一开始就拥有明确的目标一样重要,并且是有效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所以我们给孩子做规划,其实是给到孩子一个类似指南针的东西,让他可以不迷失方向。而不是一张固定地图,要求他一定要按照我们规定的路径去走。
心法五:
趁早——抓住天赋培养关键期
孩子表现出某方面天资时,一定要尽早投入时间和精力练习。
小时候可以广泛尝试兴趣班,琴、棋、书、画、运动……都没问题。
但关键的是:我们做父母的要用心观察,而不是把孩子丟到培训班、自己就埋头刷手机。
那些老师可能会因为业绩压力,都会往好里说,未必客观。
我们平时一定要多观察、多留意,尽早发现孩子天赋。
因为根据天赋递减的原则。孩子的天赋越早培养越有效,然后引导孩子把天赋变成优势,把优势变成你家孩子赢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家肯·罗宾逊在《发现天赋的15个方法》中说:“发现天赋,可能是一瞬间的觉醒,也可能是慢慢浮现的过程——但结果都一样:你的生命会因投入、满足与目标感而彻底改变。”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点燃; 愿每位父母,都能放下焦虑,成为孩子的“天赋合伙人”。
我们一起,陪孩子找到那条——属于他自己的、发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