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分析与管理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获取用户需求?如何评估一个需求该做不该做?如何确定功能优先级?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或者工具来管理需求?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总结。
先来一张思维导图
一、如何获取用户需求
我们时常讲到“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意思是说产品设计师一个闭环,需求的源头是用户,而产品发布以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仍然要不断地“到用户中去”收集反馈,作为产品改进的依据。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怎么说表现了目标和观点,怎么做反映了行为,用户怎么说和怎么做经常是不一致的。所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用户也不知道答案的时候
1)用户觉得习以为常的需求,他们表达的时候就忽略了,所以用户的需求表达有时候失真;
2)用户表达需求时由于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心里真正想的需求;
3)用户特定的场景下为了迎合产品经理的问题,可能会欺骗产品经理。(索尼拿了黑色和黄色的的游戏机,让用户数说出喜欢的颜色,说喜欢黄色的要高于黑色的不少。索尼说为了感谢大家配合,没人送一台游戏机,结果用户挑选黑色带回家的要高于挑选黄色的。)所以不能完全倾听你的用户,产品经理应该通过用户的变现发现其内在的本质需求。
调查问卷
1.调研流程包括八个方面
定义问题和明确调研目标、确定调研设计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容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后期跟进。
2.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阐明调查问卷目的→确定数据收集方式→ 确定问卷答案格式→问题的措词→问卷流程和布局→
评估问卷的流程和布局→测试并修正→实施
调查问卷细节,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作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很多人看一眼就被吓跑了。开篇一般放一些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很想知道的内容,需要思考的,较敏感的问题放在中间;而有关被访者个人信息的题目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以免应答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所顾忌,进而影响其他答案。
调查问卷常见问题与对策
1)样本的偏差,即样本与想了解的目标用户群体出现偏差。比如用网路做调查问卷,能在特定时间、特定页面上看到问卷的人,已经是一种筛选;愿意填写问卷的人,也许与目标群体的整体也有不同,又是一种筛选。
2)样本过少的问题。样本过少是,采用百分比来分析是没有意义的。要给出百分比答案的话,至少得有大约100份的答案。
3)问卷内容的细节问题。首先问题表述无引导性。准备几种形式的问卷,每种形式的问卷选项排序的顺序都不相同。避免“顺序偏差”
二、评估需求
KANO模型
1.基本型需求:“必须有”用户需求的痛处。如果没有用户不满情绪急剧增加,如果满足,可以消除用户不满,但是不能带来用户满意度的增加。
2.期望型需求:有叫做线性需求,用户得痒处,这类需求越多越好。此类需求若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用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表现不好,用户不满也会显著增加。这是出于成长期的需求,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需求。应该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质量,力争超过竞争对手。
3.兴奋型需求:也叫用户的暗处,用户看到这些功能前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他们。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用户的潜在需求,应该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
学会做减法
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试图满足所有用户是一个灾难,那会让产品变成一个臃肿不堪,谁都不满意的四不像,优先满足哪些用户需求和产品的商业目标要结合起来考虑。情愿把一般的功能做到尽可能的完美也不要把全部功能做成半吊子。当发现一个功能可有可无的时候,甚至只要是没有强烈的理由要做的时候,要明确的选择:不做!我们用不着觉得只有“吃苦耐劳”,做了很多事情才是贡献,而应该直接从墓地出发,产品经理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很努力的做错误的事情。有一句话说的好:内部(指偏技术)的大改动往往是外部(指偏商业)的小改动,反之亦然,随意我们应在动手前先找找有没有成本低,收效大的解决方案!因此,应该倾向于“轻产品”,学会做需求减法。做减法主要有以上四个方面。
A/B测试
基于大用户量比较适合,有些问题讨论了很久,还是悬而未决,难以作出决策,A/B测试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即比较A、B两种方案得出的结果,则其优者。如果A需求方案和B需求方案比较简单,原来是A方案,现在要看看B方案的效果,B方案开发时间周期短,资源成本低,即使测试结果不理想,返回A方案的成本也比较低。如果A方案和B方案都比较复杂,原来是A方案,现在要看看B方案效果,B方案开发时间周期长,资源成本高,如果测试效果比较理想,那是最好的结果了,一旦测试结束还不如A方案理想,这是返回A方案的成本也比较高。
三、需求优先级定义和需求管理
需求优先级定义
先说说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任务的优先级有四种情况: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这四种情况也是我们处理需求优先级的原则,即重要性+紧急性。把需求的重要性+紧急性统称为商业价值原则。基于这个商业价值原则,下面主要阐述需求优先级定义的四种方法。
新产品未上线的情况
新产品未上线这种情况指的是产品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这种情况因为没有相关的运营数据作为之支撑,所以需求对用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判断需求的优先级,是一种比较合理的优先级定义方法,那么如何判断需求对用户的重要性呢?一般情况下,用户需求的重要性依次为:基本型需求>期望性需求>兴奋型需求。
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来看,也是先建造最底层,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高层。
免费型产品已经上线情况
指的是全部免费型产品或者部分免费型产品从有到优的这个过程,这时候因为有了运营数据的支撑,通过产品数据,能聚类分析出用户的行为,甚至可以给用户画像。这里采用需求的商业价值原则,即重要性+紧迫性原则。前面已经阐述过用户有需求,产品利用相应的功能或内容来对应和满足需求,可以根据功能的使用率、使用次数和重要性,形成一个需求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计算机的结果和紧迫性来定义需求的优先级。
收费型产品的情况
是的是已经上线或者未上线的收费型产品或者部分收费型产品。基本型需求的优先级默认是最高级别的,收费型产品的需求也主要是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前置/后置条件
指的是有时候必须先完成A功能,才能做B功能。A功能的需求优先级肯定要高于B功能的需求优先级。
特别要注意,上述内容都是从产品人员的角度来说的。毕竟收到各种人力物力彩礼的限制和影响,并不能完完全全按照产品人员确定的需求优先级来进行研发,基于产品人员确定的需求优先级,研发人员基于开发资源提出相应需求优先级的研发优先级。
四、管理需求
获取用户需求之后,评估哪些需求该做,哪些不该做;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如果是现在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这样就到了管理需求这个环节。带着问题需求的工作如何估算
?研发优先级如何定义,使用什么方法或工具来管理需求,在项目迭代过程中遇到需求变更怎么处理。
需求工作量估算
常用方法是裴波那契数列,又称为黄金分割数列。(自行百度,我也不懂)
需求变更
内容要有编号、当前需求变更所属的项目、变更前的需求主要描述是什么、变更后的需求主要描述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需求变更、是谁提出的、是在哪一天提出的、变更后的需求文档储存的地址。
管理需求工具
需求管理起源于需求获取,终结于需求的关闭。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