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僻处关中一隅的周人能够战胜强大的商王朝,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商王朝为什么是商王朝?
从早商开始,刚刚攻入伊洛平原结束了二里头王朝霸权的商文化就处于急速的扩张之中。他们在晋南建立了东下冯古城,控制河东盐池和中条山的矿脉,将这些宝贵的战略资源通过太行山中的交通线运往首都郑州,为了保证交通线的安全,他们还筑造了垣曲和府城两座军事堡垒。
在南方,他们来到了江汉平原,在今天武汉黄陂建立了军事堡垒盘龙城,控制大冶的铜绿山和瑞昌的铜岭,铜矿也从这里运往郑州。
我们不难发现,早商的扩张战略就是用军事和政治优势控制战略资源和交通要地,进而进一步促使自己的军事和政治优势扩大,支持继续扩张。
这样的扩张方式非常有效,早商建立了巨大的疆域。但是这也造成了商王朝中期的衰落——由于采用点式扩张、蛙跳战术,导致商人地方势力过大,最终在内乱中,早商构建的政治秩序彻底崩溃。
到了晚商,武丁构建了新的政治秩序,重新建立了商王朝的霸权。晚商的政治秩序和早商大不一样,这是必须注意的。
对于商王朝背部太行山西麓的众多古国,武丁先是通过军事行动进行打击,在这些古国臣服之后,武丁通过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对这些古国的上层进行笼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武丁时代之后,这些古国的上层贵族开始采用了商式的青铜礼器组合、商式的葬俗,他们使用的华丽青铜器有不少就是来源于商王朝的馈赠;而他们的下层人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礼俗。与此同时,武丁还与更远的鄂尔多斯地区、内蒙古地区的武装民族作战,这是对山西盟国们的军事保护。
在东方,商王朝对于曾经背叛自己的东夷毫不手软,用军事力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东夷方国,并将自己的血缘贵族分封在这里,建立仆从国。
通过这样的手段,商王朝再次复兴。我们可以看到,武丁的扩张不再只是军事的扩张,更兼有信仰、生活方式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
那么,周人是如何克商的呢?
在晚商末期,武丁构筑的天下秩序已经散乱,强大的商王朝已经不再为山西方国们提供保护,在那里来自鄂尔多斯的戎人不断南下,掠夺欺凌着山西古国们;
商人在对东夷的掠夺中尝到了甜头,商王不得不不断组织对东夷的进攻以满足贵族们对奴隶和土地的渴望;
在商王朝内部,派系斗争愈发激烈,比干、商荣、微子启等高级贵族被商纣王打压、杀死、放逐;
关中地区多民族混杂生活,他们常常爆发冲突,而商王朝早就已经撤离了这里;
在商人的龙兴之地——华北平原,商王朝武丁夫人妇妌出身的井方的联盟已经破裂,双方刀剑相向。
这时候,弱小的周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在岐山下建立了富饶的国度。他们调停着关中地区各个民族的纷争,和他们建立姻缘关系,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关中盆地共同体。
他们和山西方国交好,在自己还不强大的时候,就出兵帮助山西方国们抵御戎人的进攻,即便自己出兵不力,也没有抛弃山西的朋友们;他们和远方的东夷人联姻,即便东夷已经在商王朝的打击下如风中残烛;他们甚至接纳了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商王朝贵族,并让他们成为座上宾,为自己出谋划策。
对于天下诸国来说,商王朝贪得无厌、毫无信义,享受独霸天下的利益,却并没有再像武丁那样为天下承担责任;而周人虽弱小,但是他们务实、友好,善待所有人,为所有需要他们的人提供支持和保护。
对于天下诸国来说,一个霸主应当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维系一个霸主是非常昂贵的,是需要付出许多代价的,一定是要解决那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他们的商路需要维持、他们的人民需要保护、他们也要安居乐业。
这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维持一个不愿意付出任何责任,却像无底洞一样吮吸着天下血肉的商王朝呢?扶持一个胃口并不大,却愿意为所有人提供他们想要的新霸主不是好得多吗?
就这样,周人攻入商王朝的腹地,势如破竹。
有人相信周人获得了取代商王朝的天命,在天的照拂下,取得了天下霸权。